最地道的家鄉美食小魚鍋貼,城里人吃不到!

老家在皖北(安徽北部),那兒最令我難以忘懷的美食就是小魚鍋貼了,它類似于城市里里大街小巷都有的地鍋,這兩種美食應該是同源,但地鍋明顯是經過商家改良,以方便城里飯店的批量化生產,細究起來,做法、用料都大不同,口味更是天壤之別。

家鄉鍋貼最正宗吃法就是小魚鍋貼。在老家,做任何菜,在出鍋前,都可以貼上一圈鍋貼,湊合著吃唄,但較真起來,唯獨小魚鍋貼味兒最足。

做小魚鍋貼,選魚最關鍵,魚在于小、在于雜、在于新鮮。過去村里溝渠縱橫、池塘星羅棋布,捉魚摸蝦是再平常不過了,但也要看天吃飯,魚兒大小不一、形色不一,也沒辦法去挑撿,有時連蝦、泥鰍都不嫌棄,干脆就一鍋燉了,可正是這不拘一格的隨意,成就了這種美食漫無邊際的鮮美。魚小肉嫩不說,光是不同口味的魚在一起互相煎熬出的味更是濃郁,濃得化不開。

家鄉的小魚鍋貼做法最珍貴的地方在于,魚兒隨時捕捉隨時就做了吃,而且每天、每個人能湊在一起的魚兒是不同的,你無法去定量定義任何一種口味,非說這就是正確配比。其實,小魚鍋貼這道美食的靈魂就在于,每一道都是不同魚兒的化學反應,你永遠無法捉摸它最曼妙的味道在哪里,可好像每一次又都回味無窮,錯過了就很難再找補回來。

做法也是關鍵,一定要用燒柴火的大鐵鍋來做,而不是飯店里哪些小氣吧唧的小地鍋。要把油燒的滋啦啦響,然后把洗凈的魚往鍋里一倒,油爆聲此起彼伏,油煙升騰,魚香味迅速彌漫整個廚房,站在旁邊,嗅覺就能提前開啟逍遙的旅程。

煎魚時,灶膛里最好燒麥草或稻草,易燃且火力均勻旺盛,迅速熱鍋但不會煎糊了;煎好后,放上水,這下最好添黃豆秸稈了,耐燒且火力持久,慢慢的,狠狠燉。在燉魚的時候,另一邊重要工程就開始了。

小魚鍋貼,顧名思義,鍋貼是平分秋色的。

城里的地鍋多是在鍋延上貼一塊塊的薄餅子,方便不同的人用筷子夾取。其實,老家都是在鍋邊貼上一圈,而且足夠厚。這不僅是量大夠吃的問題,因為魚湯是長時間燉煮,如果鍋貼很薄,不是被煮的黏糊,就是煮完才補貼的,還沒入味呢。

只有很厚的鍋貼才能經受長時間的燉煮而不爛,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將魚湯的鮮味吸融入面餅之中。 吃城里地鍋還發現一個莫名其妙的做法,有飯店喜歡用發面來做鍋貼,簡直不能忍,發面遇湯泡發,軟綿綿吃了很沒趣味。老家的鍋貼也叫死面餅子,絕對不用任何發酵粉,面粉直接放水攪拌,活成面團就行。在鐵鍋的魚湯周邊貼一圈,耐嚼噴香,想想都流口水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