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大叔國慶節到處蹭吃蹭喝,見識了同學如此有“韻味”的宿舍,忍不住拍照與大家共享。小小一間宿舍,滿滿的社會真理。(圖文發表已經當事人同意)
開篇,先給大家看一組圖片:
這間宿舍兩房一廳一廚一衛,分布格局有別于一般的出租屋,與我們家庭屋更有相似性,價格又實惠,如果用心擺設一番,生活質量會有質的提升,這可是一般人羨慕不來的。如此好的居然環境會變得如此現狀呢?細想之后發現原因大概有三點:
? ? ? 1)個人生活習慣“不檢點”;
? ? ? 2)計較與回避心理;
? ? ? 3)鼠目寸光。
一、 個人生活習慣“不檢點”
毫無疑問,如此臟亂的宿舍直接原因肯定是生活“不檢點”所致。對使用過的雜物歸類放好,生活垃圾不及時處理,宿舍不打掃清潔,久而久之就變得如此臟亂。
二、 計較與回避心理
宿舍居住了三個人,我敢打包票如果一個人居住的話肯定不會存在現在的問題。體現出來就是一種計較心理,這種心理將各自不檢點的行為放大。一個人生產的垃圾不及時丟,另一個人不幫忙的同時,還學著“你可以這樣做,我也行”,沒有人去指出其他人的不足,生怕得罪了身邊的同事。筆者記得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番薯:你們一個月電費要多少啊?
同學:1000多,分攤下來幾百塊。
番薯:哇,不過現在是夏天開空調,冬天還好吧。
同學:你開玩笑,冬天開了裹棉被睡。
番薯:為何?
同學:你去問隔壁,冬天開著吹衣服,說了也不聽,那我也就開咯。
不顧其他人的自私行為與這種計較心理同存,如此臟亂有怎么能不存在?
再而就是回避,設身處地想一下,倘若你存在這個自己并不喜歡的環境里,你就有兩種選擇,一是改變,二是回避。改變意味著你要做更多,以身作則去打掃,去分配,去管理,而回避就簡單多了,每天自己的事,看著不順眼閉門不看罷了,玩玩手機玩玩電腦轉移注意力。沒有一個人愿意為了這間宿舍而多付出那么一點點精力。
三、 鼠目寸光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引用過那么多典故,還是第一次引用得如何符合意境。
我們都有睡得越多越嗜睡,越努力卻越有能量的經歷,在如何環境之下會愈發墮落,找不到成長點只能安于現狀。當僅看到目前的垃圾而忽略自身的魅力時,那眼光如鼠。身在職場,必須打造自身的魅力所在,才能擁有魄力去發言與執行。何況同事一場,居住于同個大宿舍,個人的生活作風影響威信力,宿舍的作風更關系到公司的整體形象。
計較心理將臟亂現象放大,從放大后的臟亂更可以反觀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小小的宿舍,滿滿的社會真理。這間宿舍內部再臟再丑,對于我們外部的人而言,并無影響。但這間小小的宿舍,卻形成了一個小社會。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生活不檢點的人廣泛存在與我們社會中 ,人也都是自私的,倘若沒有社會制度任其自然發展,那我們的社會也將變得有“韻味”。只不過死板的社會制度限制不了“靈活”的人,細觀生活會發現到處存在臟亂臭。華南農業大學(華農)的“紫荊文化節”就是個鮮活的例子。
談及華農的“紫荊文化節”,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就是人擠人,人滿為患。但轟轟烈烈一天過后,讓我們更有印象的是存在的垃圾。有人說垃圾桶放不下,才會使得到處都是,大家才會隨手亂扔,但我并非這樣覺得。一名有自我修養的人,想扔垃圾時第一件會做的肯定是找垃圾桶,這時即使它滿了,也會把垃圾放置在垃圾桶周圍方便處理,這種垃圾“合理”存在,無可厚非。現實中路面草坪比比皆是“不合理”的垃圾。
不僅僅是華農,各大景區在放假期間也時有發生,條條框框的制度與自律性在繁雜的人群中顯然沒有了效果,人們不自檢的行為就暴露無疑。我們社會需要制度,更需要每個人檢點點生活。
現代社會就是陌生人的社會,自然而然有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這是一種選擇,并無對錯。當其他人因為你的行為要付出更多時,再有這種心態,那便成了漠視,沒有社會責任心。這種案例比比皆是,既然談及衛生,那就談談番薯親眼所見的事例。
當時社團擺攤招新,各個部門把帳篷打扮得五花八門,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新生前來參觀報名。下午結束收攤時,所產生的垃圾就都堆積在旁邊的一個垃圾桶處,給收拾垃圾的阿姨帶來了不便。當時阿姨在找擺攤人幫忙收拾,我在無意間聽到有人說:“收拾垃圾是她的工作,憑什么要我們幫忙”。
我氣不打一處來,立馬和幾個同學跑過去幫忙。滿滿一車垃圾,阿姨拉著慢慢走去,垃圾車上有塊牌子上寫著“XX部”,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搞笑。
個人計較和回避,造就了社會的冷漠。
我們無所謂自己安于現狀,鼠目寸光,卻害怕社會不進步,國家不富強。作為社會中的個體,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扛起一點點社會責任,修身養性照顧他人,讓社會慢慢回暖,讓社會缺少“韻味”,讓國家缺少“韻味”。
夕陽余暉
? ? ? 小時候打掃衛生時,老師總說:“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等到犯錯誤了,卻總聽到“你以為學校是你家呀,想干嘛就干嘛”。
? ? ? 長大后才明白老師并沒說錯,所以學校干凈不了,在家里想干嘛就干嘛。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