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在古代的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中都代表著戰爭與災難,由于它的行蹤熒熒似火捉摸不定,所以稱之為熒惑。熒惑入侵心宿,即是指帝王有災。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36年,熒惑守心。又有一顆星星墜落到了東郡,落到地上變成了一塊“石頭”,有的老百姓便在石頭上刻字:“始皇死,天下分”借以詛咒秦始皇。秦始皇聽說這事后派御史去查何人刻字,卻沒有人認罰,于是下令將石落之處居住的人全部誅殺,又用大火燒毀了這塊石頭。這一年秋天,一位使者半夜從關東趕回咸陽,路過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拿著一塊玉臂擋住使者說:“幫我把這塊玉璧交給滈池君?!庇终f:“祖龍將在今年死去。”使者聽不懂他說的話,剛要問明白,這人就不見了,只剩玉璧被放到了地上。使者拿著玉壁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秦始皇,秦始皇默然良久才說:“山鬼只知道一年之內將要發生的事?!笔拐咄讼潞笄厥蓟蕦τH近的人說:“祖龍,人之先也?!?/p>
何謂“滈池君”?討伐商紂王的周武王居住在鎬,“滈池君”就是指周武王,意思是秦始皇荒淫得像商紂王,如今可以伐滅了。何謂“祖龍”?祖的意思是始,龍是指人君,祖龍就是指秦始皇。
秦始皇聽聞山鬼遮路之事后默然良久的反應,可看出他相信山鬼之言,也預料到了自己的死期。
皇帝是封建王朝的根本,皇太子是封建王朝的根基。一個國家早立太子既可以早早樹立未來皇帝的權威,又可以統一人心,以免大臣們與各位皇子聯合,以致每位皇子都有一定的勢力,將來威脅國家的統一與穩定。
而秦始皇一生都沒有定下太子之位,這本就是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更何況他已預知自己的死期,難道就不怕將來諸子爭奪皇位而引發天下大亂嗎?
秦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山鬼遮路。三十七年,秦始皇暴斃沙丘,胡亥繼皇帝位,假立遺詔賜扶蘇死罪。秦二世元年胡亥下令處死秦始皇剩余的九個兒子。秦二世二年陳勝吳廣起義。秦二世三年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章邯軍,趙高逼迫秦二世自殺,立扶蘇之子子嬰為秦王。秦王子嬰元年子嬰向劉邦投降,項羽處死子嬰。
由于不立太子,趙高李斯改詔立胡亥繼位,直接導致了秦朝的滅亡。秦始皇的十一個兒子也通通死于非命,后世的人對秦始皇的這種做法也只能通過猜測去尋找原因,即使如此,我們也可以通過歷史的記述去尋找最接近真相的原因。
在發生山鬼遮路之事的前一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扶蘇指出秦始皇的錯誤,卻被他派去邊疆。
秦始皇讓盧生和侯生煉制長生不老藥以求見真人,侯生、盧生一起商量說:“始皇為人天生的剛愎暴戾,自以為是,從諸侯中興起,吞并了天下,萬事稱心如意,為所欲為,認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趕上自己。專門任用治獄的官吏,治獄的官吏受到寵幸。雖然有博士七十人,只是充數人員,并不信用。丞相和大臣都是接受已經決斷的公事,一切依賴皇帝處理。皇帝喜歡采用刑罰殺戮來確立自己的威嚴,天下人害怕獲罪,只想保持祿位,沒有人敢竭盡忠誠。皇帝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日益驕橫,臣下恐懼而屈服,用欺騙來取得皇帝的歡心。根據秦朝的法律,一人不能兼有兩種方伎,方伎不靈驗,就處以死刑。然而觀察星象云氣預測吉兇的人多至三百人,全都學問優秀,但對皇帝畏忌阿諛,不敢正面指出他的過錯。天下之事不論大小都取決于皇帝,皇帝甚至用秤來稱量文書,一天有一定的額數,不達到額數不能休息。貪戀權勢至于這種地步,不能給他尋找仙藥。”于是就逃走了。秦始皇聽說侯生、盧生逃走的消息,非常氣憤地說:“我以前收取天下書籍,不合時用的全部燒毀。招集了很多文學方術之士,想要使國家太平,這些方士打算煉丹得到奇藥。現在聽說韓眾離去后一直不來復命,徐市等人耗費巨萬,最后還是沒有得到仙藥,只是每天傳來一些為奸謀利的事情。我對盧生等人很尊敬,賞賜豐厚,如今誹謗我,來加重我的不仁。在咸陽的一些方士和儒生,我派人察問,有的制造怪誕邪說來惑亂百姓?!庇谑桥捎穼弳柸迳?,儒生輾轉告發,就能免除自己的罪過。觸犯法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在咸陽活埋,使全國都知道這件事,借以警戒后人。更多地調發徒隸去戍守邊境。秦始皇長子扶蘇勸告說:“天下平定不久,遠方百姓尚未安輯,儒生都學習和效法孔子,現在您用嚴厲的刑罰繩治他們,我擔心天下動亂。希望您明察此事?!鼻厥蓟事牶蟠笈?,派扶蘇到北方的上郡監管蒙恬修筑長城的軍隊。
秦始皇死后,胡亥、趙高、李斯修改秦始皇的詔書賜扶蘇、蒙恬死罪。扶蘇看到詔書后當即就想自殺,蒙恬對扶蘇說:“皇帝如今在外巡游,又沒立太子。我帶領三十萬軍隊修筑長城,皇帝讓你來做監軍,這是天下重任。如今來了一個使者你就要自殺,怎么知道這不是一場陰謀呢?不如先去求見皇帝,見到皇帝再死也不遲?!倍鎏K卻深信秦始皇很想殺死自己,當即服毒自殺。由此可見,秦始皇和扶蘇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和分歧,以至于扶蘇憑借一份沒有根據的詔書就輕易自裁。
由此推測,秦始皇一直想立扶蘇當太子,但是兩人矛盾太過激化,讓秦始皇拉不下面子去與他和解。不然在他宮廷中就有十位兒子,為何不選一人當太子呢?
秦始皇死前,下的詔書只有一個:讓扶蘇回咸陽參加喪事。不難發現,秦始皇想讓扶蘇繼位的目的已經很明確了。
李斯本想遵從秦始皇的遺詔,趙高是這么唆使李斯的:“扶蘇回咸陽后必定會繼位當皇帝,請丞相憑心而論,你和扶蘇的關系對比扶蘇和蒙恬的關系,哪個更加親近?你的才能對比蒙恬的才能,哪個更加完美?如果讓扶蘇當皇帝,那么你的丞相之位還能保得住嗎?如果讓胡亥當皇帝,他必定會記住你的恩德,讓你長久地富貴下去?!?/p>
陳勝吳廣起義時,自稱是扶蘇、項燕的軍隊。因為扶蘇仁慈,在民間有很高威望,百姓都想讓扶蘇當皇帝。扶蘇被害死后,還有很多人妄想著扶蘇沒死。
可見扶蘇雖沒被立為太子,但在百姓和大臣的心中,他當皇帝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秦始皇一直都將扶蘇看做繼承人,所以大臣們都心知肚明,扶蘇才敢光明正大地在民間廣施德惠。
秦始皇信奉法家學說,扶蘇信奉儒家學說;法家是一個強調刑罰的極端,儒家是一個強調仁義的極端,兩家本就存在巨大的分歧。法家雖然有它錯誤的一面,但它畢竟讓秦國富強了一百多年,還讓秦國統一了天下。秦始皇雖然欣賞扶蘇的某些觀點,但儒家縱然興盛了幾百年,但它的理論畢竟還沒有在中國任何一個國家真正實施過。扶蘇一個沒有真正統治過國家的人,遵從著一個從來沒有實施過的治國理論,這種情況難免讓秦始皇感到不安,他也很擔心秦朝的未來。
所以秦始皇讓扶蘇去蒙恬那里監管軍隊,想讓他多接觸一些實際的東西,不要整天沉溺在儒家的“虛言”之中。
山鬼遮路之事發生過后,秦始皇讓占卜師卜卦,占卜師說:“出游與遷徙會帶來吉利的事?!庇谑乔厥蓟首尡焙佑苤腥f戶人家遷徙,給每個人增加一級爵位。
但是秦始皇先是焚書坑儒損害人類文明,又在隕石墜落之處殺死大量無辜百姓,他本以為按照占卜師的話就能避開災難,卻沒想到天譴來得這樣快,第二年他就在沙丘暴斃。
秦始皇確實想立扶蘇做太子,也許扶蘇的想法還不夠成熟,所以秦始皇讓扶蘇去監管蒙恬的軍隊,讓他在這種情況下得到磨煉。他希望扶蘇能改變,不要做一個狂熱的儒家信徒,之少想讓扶蘇看到儒家理論中一些虛浮的東西。他欣賞扶蘇崇尚的仁義,他希望這些仁義能撫平秦朝來自戰爭的創傷。所以雖然自己眼前就有十位兒子,他也不想立其中任何一位當太子。只可惜死亡對他來說到來得太快,他來不及看到扶蘇成長為一個真正皇帝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