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的日常踩坑-啟動階段(上)

在現在公司任職項目經理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這半年也踩了很多坑,有些掙扎,但是算不上特別痛苦,因為一直不著門路,所以遲遲體會不到“痛苦”的滋味,因此成長也很緩慢。但話又說回來,做個傳傳話的項目經理很簡單,但是要把事做好,做正確,吃了這么多虧后,總結出四個字“回歸業務”!


接下來按照項目管理的日常工作的邏輯,記錄下一個“失敗項目經理”會踩的坑:

啟動階段的坑:

1.不理解,不深思重視一些模棱兩可的訴求。

舉例來講:當合同中寫著這么一條“單點自適應信號優化”需求時,如果有一些行業經驗的項目經理,可能會知道坑仔哪,但如果給到剛入行的小白手中,很有可能踩坑,這里的坑就是:做自適應,那什么樣的程度算是自適應,大家對自適應的標準不一樣,那么以誰為衡量標準呢?

因此我們在梳理合同需求時候,尤其要注意一些模棱兩可但是耳熟能詳的詞匯,我將這些坑稱為“虛假的微笑”。

類似這樣的詞還有“新零售”、“行業轉型”、“生態”、“閉環”等等誰都可以扯但是扯不清楚的詞。


2. 忽視合同細節。

出現這個問題,真的是最讓人心疼,這個問題往往會發生在項目小白的前幾個case上。

舉例來講:同事小A接了個百來萬的案子,項目金額有點大,合同條款也有點多,小A很細心地梳理完了這些需求,但是沒經驗,沒留意到其中很小的一條“需要項目經理駐場實施”……

針對這種問題,理論上的解決辦法是,需要銷售(合同的第一經手方)在項目啟動會上向項目經理介紹項目背景,明確業主的特殊需求,但是由于部分銷售本身個性和公司的一些風氣,很少會有銷售會詳細跟你(項目經理)介紹項目中的坑,所以只能自己多留點心,或者在項目啟動前期多和負責銷售聊下(在合同正式簽署前,銷售還是很類似和未來的項目經理溝通的)。


3.? 人/事/物沒有梳理清楚。

這點很重要,畫重點,項目管理核心:人、事、物。

產品經理的三字真經是:用戶、場景、需求;那項目經理的三字真經便是:人、事、物。

人:項目涉及的干系人包括決策的核心人,各接口溝通對接人,研發的負責人,硬件提供方,數據提供方…

事:即需求:干什么事,什么時候要干好,干到什么程度,業主可以接受到什么程度,采購的硬件是否符合項目標準;

物:軟件層面,物包含:所需對接數據源,網絡環境;硬件層面,物包含:服務器數量/配置、其余硬件配置/數量;

——未完待續,有空再更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