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私以為要證明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除了悠久的歷史資料外,最貼地氣,最直白的證據當屬中國的飲食了吧。
? ? ? ?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于老百姓來說,吃是頂重要的事,所以中國才會有那么多老餮不是。再言之,廚房的煙火氣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紅火。
? ? ? ? 縱觀古今,人們從沒有停止對美食的追求。就以傳統的“八大菜系”為例,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系系不同,各領風騷。再說技法:中國人發明了炒(爆、熘)、燒(燜、煨、燴、鹵)、煎(溻、貼)、炸(烹)、煮(氽、燉、煲)、蒸、烤(腌、熏、風干)、涼拌、淋、扒、涮等烹飪方式。招招入味,口齒生津。
? ? ? ? 一物百做法,一料千滋味,各人各法,一人一味,吃食千種技法萬般花樣,只謂是賞舌更悅目。 你說如若不是中國地大物博,又怎能衍生出如此多樣的菜系和烹飪手法呢。
? ? ? ? 遍地美食的中國,想要引領世界美食根本就是小case了。一個小小的煎餅果子根本不夠看哦。總而言之,其實沒有不喜歡吃的人,只有沒有遇見合乎口味的食物。中國擁有數以千計的美食,總有一款能合您口味。
? ? ? ? 大愛我國的美食,不僅因為它們各具特色,色美味香,更因為它的不拘小節,包羅萬象。這一點真得可以映射中國的脾性,包容融合,融會貫通。這也是自詡于吃貨的我,最欣賞的地方。中國的飲食,從不限制于一種做法,它鼓勵你去創新去改變,不拘泥于形式,和所謂的傳統、規矩,菜的樣式和味道,只取決于做菜的人和吃菜的人。我想這才是食物所傳達的最本真的作用 。其實,簡簡單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里,蘊含的是無窮的生活智慧。
? ? ? ? 對于各地美食的向往,也造就旅游在我心中的含義=找美食+溜街道±逛景點。畢竟美食可以品味一個城市的靈魂; 而風俗和建筑則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風骨; 至于景點啊,不知為何,作為俗人的我,總覺得它們多是更深刻地反映了當地的物價和經濟建設吧。當然了,標志性景點可要除外哦,它們代表可是一處地域的歷史和內涵呢,擁有這種景觀的城市,著實值得為它打亂行程,多任性幾日。
? ? ? 漫漫吃途中, 各地的名吃興致勃勃地向我們引經據典,講述當地的地域文化,氣候歷史,甚至于人文景觀。這樣的美食中,我們嘗出的是新奇,品出的是風味,還有小小的情懷。
? ? ? ? 這些各地的美食在飲食界中,爭奇斗艷,好不熱鬧。獨有一支文文靜靜,偏安一隅——無甚神秘,家常菜而已。
? ? ? ? 小小的家常菜,沒什么讓人震撼的歷史,叫絕的技藝,甚至是沒什么驚人的味道,只是簡簡單單形成于老爸老媽,或是爺爺奶奶的手中,在溫馨的燈光下,娓娓道來的是家里家外,貼心開懷。多少人在外觥籌交錯之間,也不免饞起父母端出的一盤盤家常菜,沒有多少復雜的工序,多變的花樣,只是確確實實那是極合你胃口的味道。
? ? ? ? 吃是一種修行。饑來餐飯倦來眠便可謂是人一生最簡單的概括。
? ? ? ? 一直覺得,愿意花心思愉悅自己和家人胃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人。要知道食物是最不拘你性子的東西,只要你想,它們便萬死不辭,全憑君意。吃東西人臉上的滿足就是對它們最真摯的贊美了。
? ? ? ? 記得自小家中,母親做飯,都是由著性子來,沒什么菜譜,喜歡什么食材就可以添加什么,這一度讓我贊賞于中華的飲食的海納百川,總覺得食物比我們活得恣意,比我們更包容。現在離家遠了,總會念念不忘母親的飯食,每當跟朋友訴說時,不曾想竟會收獲那么多詫異。她們著實不懂為何我家的食物可以有那么多做法,而我更不明白為什么她們要給食物加上那么多條條框框。這對食物多不公平啊,明明它們犧牲自己,上刀山下油鍋,可不是僅僅為了給你胡亂塞滿胃的。
? ? ? ? 如果你不曾嘗試過各式各樣的美食,別浪費味蕾和時間了,無論是親手創作還是旅途中的大膽嘗試,都不要猶豫哦,快點去犒勞一下自己的胃。
? ? ? ? 還有你看,食物尚且千般做法,萬般滋味,我們的人生又怎能寡淡度過呢,為何不挑戰一下呢?
? ? ? ? 咸魚有理想還可以進湯鍋,換個風味,換個世界遨游一下呢,難道你僅僅只想當個翻了個身的——咸魚嗎。要知道,混吃等死也得有本事啊,至少不能是餓死的吧。
? ? ? ? 也不要怕挑戰中會遇到難事。俗話講: 沒有什么事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有,就兩頓好了。畢竟吃飽了才有力氣想辦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