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網絡信息發(fā)達的時代,有這樣一種組織,他們素未謀面,但會因為某件事情聚集在一起,充滿熱血的表達,激情的爭論,之后能稱兄道弟,也能問候全家。這個組織有一個響亮的統(tǒng)稱:網友。
安迪·沃霍爾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實事證明他是對的,只不過他成功預見了我們這個時代對于影像的癡迷,圖片視頻被瘋狂的復制傳播,而后改變人們固有的生活狀態(tài),卻不知如今網友的腦回路,也堪稱“藝術”。
如果很早很早以前就流行“社交網絡”,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會不會是上了熱門的“九宮格”微博;梵高會不會是一位網絡連載小說的作者;畢加索的抽象畫會不會變成一段文字:我姓彭,剛出生的時候,家里擺魚宴,所以我叫彭擺魚。
畢竟在敲鍵盤不用負責的年代,給了人性一個放縱的機會,現(xiàn)實生活的表面現(xiàn)象,實在讓人想給自己貼上標簽:請在社交網絡認識真正的我。也許還會有一天藝術家們會在群聊里討論“抽象生活”,因為你活得比“奧利維爾”的幾何藝術還抽象。
抽象藝術,一般被認為是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它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 通俗的解釋就是:你看到的“亂七八糟”只是表面;再簡稱:你看不懂。
現(xiàn)代藝術家奧利維爾·萊奧甘(Olivier Leogane),他的幾何藝術和化學博士學位,“實名”驗證了“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句話”。奧利維爾十幾歲就著迷于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他通過繪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完美的工具來溝通和表達自己,從而“抽象藝術”承載了他幾何、人文藝術的所有情緒。
假設“抽象藝術”就是“抽象生活”,那奧利維爾這幅《化妝舞會》的含義便是點明主題的中心:“一旦我們開始戴面具來強化自我,我們就會在余生中扮演角色。”
藝術來源于生活,奧利維爾的抽象畫也許正是來自“抽象生活”,多張面孔拼湊成一幅畫作,他提問的:“有多少張面孔?”更是令人深思。
這幅含義:I do not believe you...(我不相信你...),像是揭開了帶面具的謎底。
“與別人相比,我們往往會忘記,解決之道就在于我們自身;我們都是孤獨的,這種平靜的力量就在我們心中,只有醒來才能喚醒出你的全部潛能,讓你快樂,所以,不要再等了,去尋找你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東西。”這幅幾何藝術作品,奧利維爾反映了人們沉迷于“抽象生活”而忘記生活的本身。
“社交網絡”讓世界變的更小,而你活得比“奧利維爾”的幾何藝術還抽象;也許我們只是習慣了依賴,而忘記真誠的本身。
“抽象藝術”不止來源與“抽象生活”。
在這個敲鍵盤不用負責的年代,我在敲鍵盤。
文/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