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我想說

在簡書出版看到這本書,因為喜歡書名我就買了,本以為周一才能夠到,沒想到竟然提前到了,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整整一下午,幾乎沒有休息。看完了一遍,又翻看了其中自己喜歡的部分。決定寫下這些話。

如果這算是雞湯勵志文的話,這是我今年看的第三本,第一本是文豪的《穿越人海擁抱你》,因為我喜歡文豪,每本必買,第二本是劉同的《向著光亮那方》,那段時間在實習,很頹廢,閨蜜推薦了。第三本就是尹沽城的《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

這算書評嗎?不算,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及其感想。

我看書除了學習里面的精髓,理解整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就是看別人故事,品自己人生。這本書會讓我想起自己的往事,后面會寫道。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先來說第一部分:所謂夢想,不過是堅持與愛。

看完這部分,我是羨慕尹沽城的,因為他遇到了人生的貴人,就是他的老板,他書中的大俠。話說大俠絕對是一個讓人膜拜的人物,因為經歷過了想要的,所以簡單,也就是看完《越厲害的人生活方式越干凈》,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有人活的得毫不費力,還是那么成功,原來,簡單的生活是是厲害的人才能夠擁有的,原來只有經歷,閱歷達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夠擁有極簡的生活,而我們都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也是佩服尹沽城的,佩服他的毅力,佩服他十年夢想的堅守,佩服他一切的付出,佩服他熬夜寫作,我也熬過夜,但我熬夜都是在玩手機,光是尹沽城身上的堅持與他的毅力就最夠我學習了。

關于尹沽城和他書中大俠,如果說千里馬遇到伯樂,尹沽城這個千里馬付出了太多,足夠努力,而大俠這個伯樂也教會他太多,我想起了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走得雖慢,出發了就不算晚,讓我想起一句話,任何時候開始都不遲,重要的是開始了就別停止。

《所謂謀生立命,總需一技之長》讓我想起一個老師,對我們談起他對兒子的教育,他說,他不會逼他的兒子學習,但他會逼他的兒子有一技之長,可以在社會立足。

關于人生的意義有太多,但20多歲的我們,有大好的青春,有大好的年華,不要去考慮人生的意義,初出茅廬的我們步入社會,有太多需要學習,有太多需要感受,有太多需要追求,所以不要考慮太多人生的意義,我們要清楚,我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奮斗。人生的意義在奮斗中追求,豈不是更好。

北京是多少人的天堂,又是多少人的地獄,每天會來多少追夢的人,又會有多少人離開,曾有人跟我說,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要遠離北上廣,但在《既然選擇了北京,死也要死在這里》,我喜歡這篇文中的一句話:能輕易實現的夢想,也就配不上“夢想”二字了。我佩服在北京生活的人,在北京擁有一片天地的人,我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大學畢業后,我才知道我失去了什么》。我是一名大四學生,上大學的時候,到現在,我明白真正的大學并不是你理想的大學,我剛上大學的時候聽說不談戀愛的大學不是完整的大學,不掛科的大學不是完整的大學,不逃課的大學不是完整的大學,后來發現并非如此,畢業將至,好像更要舍不得這里,也有老師提醒我們要好好珍惜這里,然而最后的日子我們也懂得倍加珍惜,回想大一到大三,那樣的生活并非自己所想要的,但都沒法回去,逝去的時間沒法重來,但為數不多的大四,我會努力過好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未來不將就。

關于格局,我一直希望自己有大一點的格局,關于寫作的格局,我贊同尹沽城所說的寫作的格局,我喜歡他改胡適的那一句,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高一寸便是一寸的境界。

《你的選擇,往往會決定你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大四,面臨畢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宿舍有六人,有人選擇考研,每天我睡覺的時候她們還在學習,每天我睜開眼睛的時候,看到的就只有她們床上整齊的被子。有人選擇考公務員,也是每天起床就泡在圖書館,有人選擇就業,每天都改著簡歷,一場又一場的參加招聘會。

關于第一部分我想說,如果努力是自律,專注和執行力,我會努力的培養這三種品質。這一部分教會我堅持,教會我愛,教會我要與自己和解。我本來想看完這本書后和尹沽城談談自己的感想,但他的《你們之間存在階級,所以無話可說》改變我的這個想法,我不想發簡信,只說,大神你的書寫的太棒了,再沒什么可交流的。尹沽城想等自己足夠有實力的時候可以和周沖談合作,我也想要自己足夠有底氣的時候和尹沽城交流,因為在我看來,我們之間也差一個階級,所以我想默默學習他身上優秀的資質,不斷的提升自己,遇見更優秀的自己,爭取和大神交流,也許只是一個夢,但我至少會努力。

第二部分:世界和我愛著你。

外婆的故事,讓我覺得那個年代他們生活的是多么不容易,讓我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他們活的也是那般不容易,與他們相比,我們已經擁有很多了。

《媽媽,請把給我的愛分給自己一些吧》,看得我好感動,十月懷胎,母親總是辛苦的,我一直覺得母親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教會我太多,為我付出太多,兒行千里母擔憂,不論我們做什么,在那里,都少不了他們的牽掛,我們唯一能讓他們安心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好好奮斗,讓他們少一分擔心。

《晚安,那個只有我講故事才能睡著的姑娘》。看到這,我是羨慕這個姑娘的,羨慕這個姑娘有人疼,有人愛,但這個姑娘也愛著深愛著她的那個人,讓我想起一句話,好的感情,是懂彼此的不容易。

《你必須承認,他們曾塑造了你》,這也讓我想起自己的老師,給我的幫助,給我的鼓勵,還有些甚至至今都影響著我。

《那些年我們經歷的軍訓》,好像昨天我還在操場上,我們穿著迷彩服,站著整齊的隊伍,踢著正步,還有教官的不滿和訓斥,軍訓是辛苦的,但對我們來說,他有特殊的意義,有特殊的紀念。

這一部分,我有太多的感動,親情,友情,愛情,太多的感情值得讓我們珍惜,我在微博看到一個關于寫緣分的文章,人和人的緣分,始于百分之一,終于百分之百,說一聲再見,我們離死就更進了一步,我只能說且走且珍惜,珍惜每一次遇見,珍惜每一個自己身邊的人,珍惜緣分。我想對自己說,學會與人相處,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這一部分給了我太多感染,它不適合快讀,適合慢慢來品味,等過段時間,我會好好來品味和感受其中的韻味,品味它獨有的滋味。

第三部分:把想你的世界都用來讀書。

《當我在跑步時,我想玩一個什么游戲》看完這個,我挺想玩這個游戲,一定試試看,我也是愛跑步的,但我跑步更專注跑步本身,享受跑步的樂趣,殊不知,跑步還有這樣有趣的事情,一定要試試看。

《把玩手機的時間都用來讀書》,說實話,就我自己而言,每天刷朋友圈,刷微博,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占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當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我們就自然而然的習慣了,就好像不吃飯會餓一樣,21天保持一個習慣,我會努力讓這個習慣保持一輩子的。我喜歡那一句,你是怎么對待手機的,就怎么對待書。我想起,大二選修過一門課程。人文大學,老師說過一句話,記得清楚,別人為你現在所學的東西沒有用,有時候越是沒用的東西越有用。這所謂“無用即大用”。

這部分有讀書,還有小說指南,我還會好好看,應用于自己的寫作出,提高寫作水平,更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讀書的好習慣。

推薦書單和推薦電影,我只看過一本《紅樓夢》,剩下的我會慢慢看完。

我真的不會提綱挈領的寫書評,但我真的喜歡這本書,如果這是一碗雞湯,我干了,而且喝的很舒服,很滋潤。

一本好書會給人以思考,會給人啟迪,而《比生活更重要,是生活方式》給了我思考,這里面有我想到的,有我想不到的,有我寫下來的,有我沒寫出來的,有我看到的有我看不到的。

我想寫下書里面我最喜歡的話:自己喜歡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適合自己的活法,才是最好的活法。追求生活的品質,是對人生做加法;追求生活方式的精致,則是對人生做減法。

我最想說的一句話,題目便是最完美的詮釋,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


我是吉吉,歡迎交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