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

龍哥準備搬家,打電話問了幾家搬家公司費用都挺高的,他便在一個同學群里問,有沒有誰有便宜點兒的搬家公司介紹。

同學李剛跳出來說,請搬家公司?費那錢搞什么,東西多的話我用小貨車多拉幾趟不就完事兒了?

龍哥喜出望外,搬家那天,李剛帶著兩個幫手幫龍哥拆裝家具,扛電器,樓上樓下跑得不亦樂乎,一行人忙活到下午一點才吃飯。

龍哥心里頭過意不去,包紅包給他們當辛苦費,結果都被退了回來。

飯桌上,一番推心置腹之后,李剛告訴龍哥說,自己最近兼職做點電子材料生意,希望龍哥能關照一下。

龍哥在電子廠上班,就是做電子材料采購工作的。老板對材料供應商把控嚴格,向來都很忌諱職員私下找供應商。

龍哥原以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沒想到卻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龍哥象征性地讓李剛送了點樣品,然后以樣品品質達不到老板的要求為借口,和李剛劃清了界線。

從此,“忘恩負義”這個名聲就在朋友圈里傳開了……

能花錢解決的問題,最好不要用人情去解決。

幫忙是免費的,人情卻是最貴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隔壁阿花被朋友拉進一個免費課程的學習群。

微課群每周六有一節課,課程的覆蓋面相當廣,從PPT到PHOTOSHOP,從情緒管理到插花才藝,簡直是包羅萬象。

每次開課,她都會虔誠地守在手機旁,認真聽講,做筆記。

有個周六跟我們吃飯吃到一半,她一瞥手機上的時間,馬上跟朋友說:你們吃著,我聽個課。

當時聽的是個PPT的課程,朋友說,你準備轉行嗎?

這句話把她問住了。我一個白天抱著電話打,晚上守著電視劇的人,什么時候要用到PPT?

雖然她從來沒有被群里賣書賣課程的鏈接干擾,但她收獲的都是些跟她的生活不太相干的東西。

被免費課程吸引后,她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這個學習群里,一節課45分鐘,課后探討30分鐘,再算上每天跟同學們打招呼聊天,她每周至少在群里耗掉5個小時。

一個月下來是20個小時。這是個什么概念呢?

20個小時花在家人身上,是一趟近郊親子游;花在寫作上,至少有兩篇稿或者三四篇提綱;花在閱讀上,是兩本暢銷書或小半本經典名著。

課程是免費的,她賠上的時間卻是最貴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天我接到一張火鍋店開張的宣傳單,說開業前三天內,只要把店家宣傳的鏈接轉發到朋友圈,集滿58個贊就可以吃免費火鍋。

我照著宣傳單上的操作方法找到了宣傳鏈接,那是一條略顯夸張的廣告。標題的大致意思是:我在××店吃了世上最美味的火鍋,你也來吧。文章的內容和圖片加起來就是在表達一個意思:此鍋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為了吃到免費火鍋,我當機立斷把它轉發到了朋友圈。

很快58個贊就集滿了。開業第二天,我就憑著朋友圈截圖吃了一頓免費火鍋。

說實話,味道一般般,好歹是免費,也不好太計較。

過了不久,我收到一個朋友的信息:你推薦的那個是什么火鍋店啊,不僅死貴,還不好吃。

店家是不會做虧本生意的。

有一種叫“交叉補貼”的盈利模式,就是利用付費人群來補貼免費人群,或者用付費產品來補貼免費產品。

原來我沒買的單,被我朋友買了。

我貪了火鍋店的便宜,卻為它奉上了我的人脈。

火鍋是免費的,朋友對我的信任卻是最貴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世上但凡是免費的交易,價值計算方式都是隱蔽的。免費,只不過是讓我們察覺不到我們交換的價值。

你可能只是因為拿了一個免費氣球,就在別人的登記冊上出賣了自己的個人信息;也可能因為網購圖一個包郵,就多買了一堆用不著的東西。

曾有人說“免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這話一點不假。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你看得到的地方免費,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就可能很貴。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