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不自醫

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近年來醫鬧傷醫事件、醫生猝死事件、醫生自殺事件大大增多,導致為醫者人人自危,甚至選擇棄醫另擇出路。即使是剛剛成為醫生的我,也想過,棄醫從文。

每次當傷醫事件一曝光,只要罪魁禍首有精神有問題,便可不追究刑事責任,因為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卻沒有權利為精神患者定罪,因為精神患者,并不屬于行為能力人。但是,每一次傷醫事件,輿論卻把矛頭指向了為醫者。

我覺得有必要先普及一下一個醫生的成長之路,五年本科三年規培才僅僅是住院醫師,也就是大家在病房里看到,不停跑來跑去換藥寫病歷的年輕人。五年本科三年碩士兩年規培,如果考上了主治醫師,那么是大家在病房里看到有權利下醫囑,或者說有權利管床的中年醫生。如果學業就此止步,再需五年,才有資格考副高級,也就是所謂的副主任醫師。你以為醫生的職稱晉升僅僅是不停的考試么?不,還要有SCI論文,授課經歷,還要夜以繼日的上班。

剛開始選擇成為醫生的時候,我是懷著一顆救死扶傷的心,當時甚至在想,我一定要學有所成,救助全天下的人于病痛折磨中。然而一件件傷醫的事情發生,一位位名家大醫的離世,讓我開始懷疑我的初衷是否是正確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真正的名醫圣手因為家屬的誤解而死于非命,我沒有立場去指責任何一個人,家屬傷醫的初衷,也是因為悲傷或病痛無法得到緩解的憤怒,家屬沒有錯。而為醫者,想必也是盡了全力。猶如華佗之死,一代名醫,卻因曹操的多疑而冤死獄中。

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請換位思考一下。

為醫者既然能夠給其他人行醫看病,沒有十年的苦讀與實踐是不可能的,所以基本都已是過了而立之年,上有父母,下有妻兒。那么,當親人的病痛無法緩解之時,可不可以收起利刃,詳談一番。憤怒之刃刺下之時,毀了的,不僅僅是為醫者的家庭。

也請各位醫者同僚,珍重自己。

我曾親眼目睹一位耳鼻喉科的名醫,突發動脈瘤破裂,送入手術室的那一刻,不僅僅是他的親人失聲痛哭,所有站在手術間里的同事、學生,都潸然淚下,包括我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上午還執著手術刀救死扶傷的他,就那樣毫無生氣的躺在那里,身上插滿了管子,命懸一線。我不敢相信,那么幽默風趣的一位老師,那么善良心懷天下的一位名醫,就那樣的,依靠著各種儀器維持微弱的生命氣息。

我不知道其他醫院的工作情況是什么樣的,作為一名底層的小小住院醫生,我有過一個月沒有見過太陽的經歷,也有過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搶救的經歷,那時候,我甚至寫下了遺書,甚至在想,我愧對于父母二十幾年的養育之恩,未讓他們見到我穿上婚紗的樣子,未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還未給他們養老送終,就讓他們白發人送黑發人。

作為醫者,我不后悔我選擇了這條路,也不后悔決定在這條充滿坎坷和質疑的路上一直走下去。醫者仁心,我不愿背棄當年大聲宣讀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但是,醫者,不自醫。

仁心,不自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