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青年李聰明歷時5年4次騎行環游中國 (轉載)
2012-08-14 09:43閱讀:655
李聰明接受本報采訪(曹燮攝)
核心提示:他有一個很酷的網名,叫“獨孤騎者”。他騎自行車走遍了除港澳臺外的31個省、市、自治區,1236個縣。每經過一個縣,他都到當地的郵局蓋郵戳,證明自己的騎行記錄。至今年2月,他完成歷時五年的第四次騎行環游中國。
他將四次騎行10萬多公里的經歷以日記形式連載在“自行車”網上,吸引了許多“粉絲”。目前,他正準備將這些日記整理成書稿。
李聰明的自行車
夢想的萌生
李聰明今年39歲,是德化的一個普通打工人員。從李聰明的名字可以看出,父母從給他取名字開始,就對他寄予了厚望。可是,李聰明12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那時,李聰明的各門功課都很好,以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德化一中。可惜,在他讀初三那年,母親得重病住院了。當時,他給班主任留下一張字條:班主任,我母親病重住院了,我要照顧她,今后不能再到學校讀書了。
此后,在學校再也沒見到他的身影。后來,少年李聰明就開始輾轉于長泰、漳平等地打工。李聰明26歲那年,母親也去逝了。失去雙親的李聰明,平時無人管束,養成了一種閑云野鶴般愛郊游的性格,而使他走上自行車騎行生涯的,僅僅是一篇文章的觸動。
1989年12月的一天,李聰明看到《 遼寧青年》雜志上有一篇題為“單人徒步環中國”的文章后,很受主人公的堅強意志感染。他拍了拍腦門說,自己不是一直有周游全中國的夢想嗎?不是有挑戰極限的激情嗎?于是他開始籌劃圓騎行中國的夢想。
珠峰上一輛自行車,一頂帳篷(李聰明供圖)
車騎到散架
1989年12月28日,李聰明帶著打工掙來的2000多元和幾身衣服,從廈門踏上了開往重慶的列車。選擇從重慶開始騎行,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那里有個筆友,平時有書信往來,筆友曾多次邀請過他前往。他買了輛“百花”牌自行車,每天騎行100多公里,當他到成都時,自行車早已散了架。因此他只能一路邊修邊走。
除夕,李聰明剛好騎到攀枝花市。傍晚,街上行人稀少,空氣里到處彌漫著節日里爆竹的聲響。望著家家戶戶都貼好了的春聯,想著別人舉家圍爐準備吃年夜飯,想想自己孤身一人在異鄉流浪,他內心頓時涌起一陣酸澀感。那時,他特想家,想家里的親人,也想家人團聚時,就少了他一人也許會有他一樣的感受。當晚,他破例花5元錢開了一間旅館,并買來一瓶啤酒,在旅館里伴著孤燈獨酌。而平時,李聰明每天晚上都是露宿街頭。
遭遇沙塵暴(李聰明供圖)
一度想放棄
李聰明騎行的經費大部分來自他打工的收入,偶爾也能得到少數騎行族好心人的幫助,但那畢竟少之又少。當騎行途中錢花光時,他就停下來,就地找一份工作,掙點路費,再繼續前行。因為他學過美術,有一定的素描基礎,路上有時還幫人寫生畫人像,將沿途拍到的一些風景照賣給游客,使他的騎行能進行下去。他曾在西安打過一年工,每天幫人送純凈水,除吃住外,月薪400元。在西藏米林縣,他還修過雅魯藏布江防洪堤。
有時找不到事做又沒錢時,他好幾天沒有飯吃,每天都以喝水充饑。有一次,他躺在野外睡覺,可怎么也睡不著。內心在激烈地斗爭著,信念產生了動搖。這樣值得嗎?
有時感覺到他自己就像無根的浮萍。有時他又會想起那個叫三毛的臺灣女作家,想起她那《橄欖樹》。于是他輕輕哼起那首歌: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雅魯藏布江(李聰明供圖)
狼群里脫險
2001年3月27日,李聰明開始了第四次騎行中國的夢想。7月17日,他在吉林琿春與黑龍江東寧交界處的長白山脈,差點落入群狼之口。
李聰明說,琿春是吉林省一個新興的邊境小城,那里居住的多是朝鮮族同胞,他們身著民族服裝在大街上徜徉。那天下午四時許,李聰明來到了老黑山原始森林,他試圖在天黑前能穿越那片大森林。
當他進入大森林時,深山密林里見不著陽光。可沒想到大森林是那樣的幽深而無法穿越。直到天黑之后,他還在森林里打轉。山路上,到處有野豬、山羊出沒。尤其可怕的是,森林里的東北虎和黑熊,對人的威脅最大。他內心不免產生了一種慌亂。
忽然,他看到不遠處有幾盞綠幽幽的光在閃動。不好,遇上群狼了。他內心頓時為之一緊,嚇出一身冷汗。慌亂中,他很幸運找到了一塊懸崖,懸崖只能容納一個人躲藏。雖然他知道點火能夠防群狼攻擊,但當時已經來不及了。于是,他貓在懸崖上,將自行車擋在入口處。開始,他聽到不遠處群狼在號叫。一會兒,十幾只狼圍成扇形狀,朝他迸射出綠色的光。他從沒遇到過這種險情,當時差點嚇昏了。他從包里摸出一把手電,往狼眼睛一一掃射過去。狼平時很少見到那種光亮,它們受手電光驚嚇,退后了數米遠。可手電一滅,它們又卷土重來,朝他圍攻。他只好對它們不停地掃射著,狼群又開始后退。如此僵持了一陣,電能漸漸耗盡。群狼趁機又圍攻上來。這時他感到了處于絕境狀態了。看來,很可能就在黑森林里活不見人死不見尸了。他從包里摸出了一把修自行車的扳手。當群狼朝他圍上前時,他就用扳手猛烈地敲擊自行車鋼管,將狼群嚇到數十米遠處。但狼群仍不罷休,一直與他對峙著。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狼群一看得不到美餐,終于拖著疲憊的身軀走了。
沿途風景(李聰明供圖)
遭遇沙塵暴
有一個晚上,李聰明睡在皮山縣郊外的一座公路橋底下。六月的新疆已頗炎熱,尤其是塔里木盆地一帶更甚。他在橋下的小河畔打理出一塊平坦地,沒有風,他連帳篷都懶得搭。
夜半,天氣突變,從上游方向刮來的風暴裹挾著沙塵呼嘯而來,一陣連著一陣,恰似下起了沙雨。睡意中,他任憑沙魔肆虐,只是盡量把頭埋進破棉絮里,像駝鳥一般。當時如果真的卷起特大沙塵暴,那他很可能就被深埋進沙堆里了。熬到天蒙蒙亮,睜開眼一看,啊,他已經連人帶棉被,被包裹了三分之二,好不容易才從那覆蓋在他身上厚厚的沙堆里掙脫出來,他仿佛都成了“出沙文物”了!而他那身上裹著的破棉絮里,卷進了無數的沙粒。自行車被風暴刮倒后被沙塵深埋得無影無蹤。花了好長時間,他才將它從沙土里找出來。
扛車上珠峰
李聰明喜歡挑戰極限。他想,平時游客只是徒步攀登珠峰,如果能將自行車扛上珠峰,也不失為一個創舉。李聰明這樣想,就這樣做了。他將自行車和行李扛在肩上,攀上了海拔6300米處的高峰。天黑時他到達峰頂。沒想到當晚,天氣驟變,他在珠峰上遇上了暴風雪,風雪呼嘯著,一下就要將他的帳篷壓垮。每隔十幾分鐘,他就要跑到帳篷外清理篷頂的積雪,否則帳篷就要被壓垮。當晚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體會到了徹骨的冷。氣溫零下20多攝氏度。這是從小在南方長大的他從沒有經歷過的惡劣天氣。他將所有的衣服褲子全穿上,還覺得冷,上下牙齒直打戰。冷還不要緊,更可怕的是后來發生的高原反應。由于高山上氧氣只有平常的一半,因此他出現了呼吸困難、意識昏沉、視力模糊等高原癥狀。盡管如此,但他還是用堅強的意志與惡劣的氣候作斗爭。口中不停地念著:“千萬別睡,睡著就完了,睡著就永遠也起不來了。”
盡管疲憊和高原反應一直在折磨著他,他變得昏昏欲睡,但他依然堅持著,打瞌睡時,他就用一把雪往臉上擦。那次他以為自己會死去的,結果又很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就這樣他在意志昏沉中堅持到天亮。他至今回想起來,仍覺得那是一個奇跡,也許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在驅使他,也許是一種超人的意志在支撐著,使他從死神懷里掙脫了出來。凌晨時分,他鉆出帳篷,立時被眼前的雪后美景驚呆了。遼闊的、平展的曠野銀白一片;“風神”把地上的雪塑成規則的波浪。他說,當時要是睡著,就永遠睡在那冰山上,以后只能成為后人研究的標本了。
夢想在延續
李聰明歷時五年,四次騎行10萬多公里,其間經歷無數的挫折,然而他的夢想卻更堅定。
李聰明的下一步計劃,準備騎自行車考察當年馬可波羅旅行線路,終點是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圓此生的自行車夢。
“獨孤騎者”行程記錄
1989年12月28日,李聰明從德化老家出發,騎自行車經過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歷時兩個月,行程3800多公里。
1993年4月25日,李聰明從德化出發,騎自行車經過福建、江西、湖北、陜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山東、河北、天津、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歷時半年;行程40000多公里。
1994年4月27日,李聰明騎自行車到福州,在泉州涂嶺馬路邊睡覺時,自行車及所有行旅和5000元路費被偷,騎行失敗。
2001年3月27日,李聰明從德化出發,沿途散發10000多份宣傳奧運傳單,除港澳臺地區外,騎行遍布31個省、市、自治區,經過1236個縣份。所到的每一個縣,他都到當地郵局蓋郵戳作為憑證。至2006年2月2日結束,時間跨度長達五年,行程62355公里。(早報記者曹燮)
附:李聰明旅行照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