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羅? 公眾號側重個人成長,主要覆蓋人群為80-90后,貼近這個群體的選題閱讀量會更高。
爆款選題的三個底層邏輯:
一、覆蓋人群:多少人可能會閱讀?
二、痛點程度:閱讀時有多大共鳴?
三、社交原力:多少人會主動傳播?
《90后干掉80后的時候,從不說抱歉》
《情緒穩定,是成年人最稀缺的能力》
《未來10年,房子謝幕:這5個趨勢將改變中國商業邏輯》
《90后,為什么我不聘用你?》
《馬云最新演講:2019年管它好與壞,我只提醒大家一件事》
判斷以上文章可能的閱讀量,從高到低排序,簡要說明理由。
我的排序:
1、《馬云最新演講:2019年管它好與壞,我只提醒大家一件事》
覆蓋幾乎所有人,名人效應,引發好奇。利他心里和尋找談資的轉發動機。
2、《90后,為什么我不聘用你?》
覆蓋人群為剛畢業或上班沒多久的職場小白及其家長。抓住了90后的求職痛點。學習新知,避免掉坑。
3、《90后干掉80后的時候,從不說抱歉》
覆蓋人群很牛逼的90后和被干掉的80后,還是很有痛點的。學習怎么變牛逼,怎么避免被干掉。
4、《情緒穩定,是成年人最稀缺的能力》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抓住人們希望改善自己情緒,控制自己負面情緒的痛點。
5、《未來10年,房子謝幕:這5個趨勢將改變中國商業邏輯》
與個人成長的主題關聯不大,在這個公號應該閱讀量比較小。
在看了小伙伴的作業后明白自己的審題偏差,再結合老師的點評做了修改,比之前精簡了許多,加深了針對定位和覆蓋人群的選題的感知。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學習的過程,痛并快樂著。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