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策略的制定,來源于第三種選擇 ——讀《第3選擇》de感悟

雙贏來源于第三選擇

生活中我們處理事情的態度大多是非輸即贏。這兩種選擇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不和諧,甚至是兩敗俱傷。史蒂芬,柯維在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指導下,提出了相應的方法論,為此寫了一本叫做《第3選擇》的書,書中講述了處理事情時,除了成功和失敗之外,還有第三種選擇,這第三種選擇的主旨就是,經過溝通,尋求到介于輸贏之間,以雙方利益共同點為基礎,使得雙方利益最大化的最佳解決事情的方式方法。

孔子的“中庸之道”理論過于玄妙,字面上理解就是保持中正的立場和方法。通俗地說,就是要順應自然規律,時刻保持克制和正氣。下面通過一則故事解釋一下。子路(孔子的學生),遇見一個孩子溺水,便急忙投水相救,為表感激之情,被救孩子的家長給子路送了一頭牛,子路毫不推辭地收了下來。有人說,子路救了人還收禮,似乎不符合“仁”的道理。孔子聽到了卻很高興,說子路做得對,因為此后“魯人必樂于拯救溺水之人了。救人的人有回報,得救的人無性命之憂了,兩全其美的事。”對待這件事情的評說,孔子放棄了在收和不收之間做出選擇,而是從雙方都得到的好處這一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

在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時,要想達成第三種選擇的方式,就得有相應的思維模式,掌握了以下四種思維模式,處理矛盾的事情就能順應的做出選擇了。就像選擇道路一樣,只要進入了高速口,到達目的地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思維模式一:將自己當作自己思想的主人。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具體來說就是對處理的事情要有責任心,要有主人翁思想。對待困難和挫折要主動地去尋求辦法,主動找出解決的最佳方案。切忌用“我沒辦法,我只能這樣做”來做推諉,喪失主動想辦法的責任心。

大家還記得多年前那次“搶購鹽”的風波嗎?大多數人因為聽信了謠言,而將超市、市場、甚至小攤販手里的鹽搶購一空,有的家甚至購買了一家人一輩子都吃不完的鹽。這種喪失理智的行為,在今天看來是十分可笑的,可是當初又有幾人能進行理智思維,沒進入“搶購鹽”的“大軍”呢!

思維模式二:把對方視為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把他視為“文盲”“富二代”等代名詞。當用代名詞將對方定義以后,這將會失去與對方進行第三種選擇的先提條件。

當家長命令孩子做一件事情時認為,家長從心理上就認為比孩子高一等,孩子聽話是理所當然的事兒。如若孩子拒絕的話,這就是將事情限定在了一種非輸即贏的狀態。可是我們知道“只有弱者才會尋求公平”。在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要比孩子思維強大,家長要通過思考,將問題處理得更合理,做思想上的“強者”,而不是簡單地追求公平,聽從自己的情緒作怪,做思想上的“弱者”。家長的目的是將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看重所謂的“輸贏”。


正確有效的溝通


思維模式三:面對矛盾和沖突的時候,避免情緒做主。最好用反應情感的方式讓對方感到不那么生氣。當雙方情緒得到緩和的時候,才有利于接下來的交談。因為人處于生氣、憤怒時會喪失理智,在喪失理智的情況下,很難進行平和的交談。

當路上兩輛車發生刮蹭事件后,雙方各自有自己的事情,這時候首要做的事就是能盡快平和的處理好這件事,不耽誤雙方的行程。如果一方情緒過于激動,理智的另一方,盡量應用簡潔、適當的語言,使對方的情緒放松下來。共同想辦法將這件事盡快盡好的處理完,免得耽誤雙方的時間和行程。因為雙方的目的是正確的處理剮蹭這件事后,各自趕路,而不是進行激烈爭吵。

思維模式四:面對因雙方產生的矛盾和困難,應邀請對方參加到處理這件事情中來,共商量處理方法同。相信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朝著共同的目標,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將事情處理到最完美的狀態,不是什么難以達到的目標。

孩子玩電腦是以放松為目的的,家長更傾向于關注孩子的成績,認為孩子玩電腦是在浪費時間。就這件事情來說,家長先靜下心來,通過思考掌握好尺度,與孩子進行心平氣和的交流,在以“學習為主、放松為輔”的基礎上,讓孩子自己制定出放松時間,家長監督管理,最后將事情處理好。

創造協同的四個步驟:首先是詢問,應用詢問的方式征求對方的意見,問他愿不愿意接受一種,通過制定方案、來達到共贏的狀態。將對方從敵對的位置,拽進同一戰壕,來面對共同的問題。這樣,當雙方面對共同的問題時,努力得方向保持一致,思維就會順暢起來。其次是界定,將商討過程中的各部分都明確地標明底線,只有鎖定清晰的底線了,雙方才會在同一條路上,朝著同一目標前進。再有就是創新,當雙方有勁兒往一處使的時候,尋求第三種選擇解決方案,達到共贏,成功的概率就很大。最后一個步驟是達成,當雙方都站在同一角度思考同一問題,達成意見時,這樣就會使事情很快取得正向的結果。

如果你深信通過學習可以改變的話,請將以下觀點深植于自己的思想中,在遇到任何關于非輸即贏、成功或失敗、支持或反對等做出選擇的事情時,避免將矛盾激化,自主得采取第三種選擇來處理,使雙方都能得到最滿意的結果。主觀上要摒棄以自我為中心和自己總是正確的想法;在是適當的時候學會說“對不起”,承認自己對事情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并且改正;不要給自己或他人做出太大的承諾,從小承諾開始;在保持充足的睡眠的基礎上,每天盡量去鍛煉身體,廣泛閱讀(多讀鼓舞人心或者神圣的作品);給自己一些時間,安靜的去思考;心存感激,學會用時間、真心、寬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可以先休息一下;如果真沒辦法達成協同,請記住在某些情況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選擇;當涉及他人的應變能力、缺點和優點時,你要一笑而過,不要譏笑或苛求。

如果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的話,“那么這本書將稱為你人生的轉折點”。


(本文用圖來源于網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