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對于我來說是個美食天堂。在市中心幾乎每3個店就有一個和食物有關(guān)的店。臺南人不怎么在家里做飯,因為外面的餐館太多,價格平實,根本就不需要在家里做。這里的飯館提供的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小吃和菜肴,沒有驚鴻一瞥的擺盤,沒有華而不實的造型。一碗八寶冰“啪”的一聲放桌上,表面平平無奇,底下才是實打?qū)嵉呢洠贸蹋瑥哪阋ㄆ鹜肷组_始。那豐盛的味覺之旅,從此將烙刻上你的靈魂,勾上你的身體,永難平復(fù)。
臺南的綠豆湯也好,豆腐花也好,抑或是肉粽,魚湯,鴨頭,鹵味,名稱不稀奇,都是中國人的老三篇,然后就在臺南,她把這些中國食物做足了文章,而且默默無言的舉城狂饗,不為外界所聞,直到近年來才廣為人知。我一直在思考這是為什么,從鄭成功打敗紅毛鬼入駐臺南到今雖說也有好幾百年,但在中國大陸有這樣歷史的城市太多了,為什么唯獨(dú)臺南成為了美食天堂。也許,我只是一個愛思考的陸客,注定無法醉生夢死的生活在臺南。
然而,天堂也只是相對的。臺南是陳水扁的老家,民進(jìn)黨的大本營,本文不打算討論政治,從那里一心逃離的,還有一位電影大師,李安。世界總是那么無奈,不像童話故事可以打上永遠(yuǎn)幸福的結(jié)語。因為和家庭的觀念相左,李安漂泊紐約,為了他的電影事業(yè)。沒有人會不喜歡童年或故鄉(xiāng)的美食,我相信離開臺南的人,包括我的老婆,都會帶有極為憂傷的鄉(xiāng)愁。
每次王PK開講座談到臺南的時候,就是眾人的口水“水漫金山”的開始,她就會列出一長串的小吃名單,包括“你我他”鴨翅這樣讓我這個廣告人覺得非常幽默的品牌。盡管李安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巷口吃一碗陽春面。
我也曾經(jīng)過老街的時候,有幸見到李安少年時代常去的電影院。于是,我在第二次來到臺南的時候,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膩淼搅死畎布议T口的面館。而且是我離開的最后一天,計劃臨時更改,我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淖讼聛恚瑳]錯,這幾張簡陋的桌椅,就是奧斯卡最佳導(dǎo)演屢屢光顧的地方。少年李安的奇幻漂流,開始的地方。
這一家網(wǎng)上說的韋家面館,沒有招牌。在墻上也沒有他和國際大導(dǎo)演的合照。如果換了是在大陸的話,一定會貼滿吧。不遠(yuǎn)的前方,是一對老夫妻,大概至少有60多歲了吧,應(yīng)該就是韋姓老板,他們忙碌著張羅著他們的面條,幾千日來一成不變著必要的平凡。旁邊還有個壯實的小伙,應(yīng)該是他們的第二代接班人。臺南的餐館之所以好吃,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小店一代又一代傳下來,用大量的時間沉淀,聚焦在一件食物上,不追逐利潤的最大化,而是看到食客被食物安撫后表情,也滋養(yǎng)出來兩位老人安詳?shù)纳駪B(tài)。
于是周遭都變得安詳而生動。面前的風(fēng)景是一叢芳草,幾家民房,其中一間2層的房子不知道是不是李安的老家。這一叢芳草不知道從何而來,就是很肆意的生長著。一切已經(jīng)不能再平凡。
墻上的價目表上面,并沒有李安喜歡的“陽春面”,于是就點(diǎn)了最前面的招牌麻醬面,這里稍微有點(diǎn)小狀況,我本來就是想吃大導(dǎo)演最喜歡吃的“陽春面”,可是招牌上卻沒有,所以王PK就幫我點(diǎn)了湯面,她認(rèn)為也就是陽春面。我其實很少在上海吃陽春面,可能覺得也沒什么好吃吧,所以也不知道陽春面就是湯面。好confuse哦。
不管怎么樣,陽春面或是湯面端上來了。清湯里面好像有幾莖的菜葉,我有點(diǎn)不記得了,因為這面實在看上去太普通了,應(yīng)該還有一些肉末,不過看上去挺好吃的。我肚子有點(diǎn)餓了,王PK還點(diǎn)了一些鹵味,海帶,豆腐,鹵得非常美味,不閑也不淡,配著湯面,稀里嘩啦就很快吃完了。我覺得面也就是面,湯也就是湯,一切都很尋常,但是吃完后又感覺很不尋常。
吃著面看著風(fēng)景,感受李安自小看慣的尋常陌巷,到底是什么樣的東西,造就了這樣的大導(dǎo)演呢,作為臺南吃貨之都土生土長又走遍全球的文藝大導(dǎo)演,最愛這一碗面?年輕時不同意家長的安排而離開,年老時父子又相互理解重歸于好,數(shù)不盡的情愫,就是這一碗面?
也許,平凡就是最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