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需要音樂節?

??????? 今年帝都五一假期的天氣一如既往的糟糕,但是草莓音樂節還是刷新了觀眾的記錄,以至出現了門票售罄的局面,最開心的莫過當地土著的黃牛黨們,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

??????? 草莓音樂節的成功一方面證明了缺乏商業化介入、強調音樂(搖滾樂)為主體的迷笛音樂節的沒落,盡管迷笛這么發展下去也不至于賠錢,但是看不到更大的商業前景。而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空間使得我們能夠近距離地去觀察所謂的“時代精神”。在平時,這個詞匯既大而空,很難用準確的詞句來定義,但是在這種特殊的時段,至少我們可以看到它的輪廓。

??????? 為什么年輕人會扎堆兒去音樂節?首先是國家的放假制度給了戶外音樂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三天假期,出門旅游的話長線不免要借年假,短途出城就會堵在高速上,在城里聚會無非就是吃吃喝喝唱唱歌,恰巧有這樣一個場合,有音樂,有草坪,有帥哥美女,有文藝青年。這種氛圍是平時沒有的,至少在北京這個城市里,就像天氣一樣一晴難求。所以我們在音樂節上看到各種亞文化的匯集,朋克、嘻哈、cos、極客等等,因此草莓從這個意義上不僅是一個戶外音樂節,更像一個音樂主題的超級大趴,事實上他們也是這么做的。

??????? 所以真正去欣賞音樂的樂迷會聚集在舞臺的前方,揮舞著雙手,晃動著身體,感受現場音樂的魅力;其他人則是在稍遠一些的草坪上鋪上野餐墊,和朋友們一起吃著東西打著牌,或者僅僅躺在草坪上享受著陽光與微風(今年的風著實大了點……)。好在運河公園足夠大,能讓所有人在里面各行其道,只有上衛生間是永恒的難題。

?????? ?要說這群人的共性,恐怕也只有用一顆還不算完全老去的心來一言而概之,從四五十歲的文藝大叔,到推嬰兒車來的小爸爸小媽媽,再到青春痘正肆虐在臉上的高中生,每一個人都暫時脫離了成熟世故的生活環境,雖然青春不是用來消費的,但是在這里,年輕成為了一種消費品。人們花錢來證明自己此時此刻并不是曾經年輕,而是正在年輕。而這種消費的驅動力在社交網絡時代變得更加多元和復雜,想要了解每一個人內心中是如何定義年輕的自己還需要更有針對性的觀察,但是就一個群體而言,滿足他們最基本的需求,成為商人們撰寫策劃案時候的出發點。

?????? 新一代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集體生活的歲月,在缺乏公民組織的社區中成長,在范圍固定的人際關系和半開放的網絡社交中行成了自己與社會的聯系。如果問什么是時代精神,這也許就是描述這一代人需要首先劃的第一個圈圈。而戶外音樂節則是時代元素不穩定狀態下受到催化作用之后的產物,它既宣示著自身,也宣示著這些元素的存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戶外音樂節是不同于國外音樂節的一種特殊的形態。

??????? 所以戶外音樂節存在的意義不僅是商業上的價值,更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如果站在后人的視角,它會是一個完美的觀察對象。但就我們自身而言,它就是我們想要的,參與其中的,一個大Party。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前幾天剛說了我是中醫粉,當天晚上看別人的微信,有粉絲在評論區問:“女朋友很漂亮,可是很蠢,要不要繼續在一起?” 作...
    渡河公1閱讀 976評論 0 0
  • 文/Nichole 文學/情感 頭疼。 牙疼。 楊先森最近尤其nice,每天都花點時間逼我陪他散步。 散步的時候還...
    翁萍閱讀 22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