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這本書能帶給你很多信息、知識、方法,引發你思考,需要怎樣刻意練習才能實現你的夢想。在慢慢研讀的過程中,這本書也帶給我很多意外驚喜。
前面的書評中提到了富蘭克林這個案例,他如何在沒有導師的情況下刻意練習寫作,對于我的幫助和啟發非常之大。 今天這個驚喜來源于書中的另一個實驗。
第二章 大腦的適應能力
盲人大腦如何“重新布線”,第59-60頁中一個關于老花眼的實驗。
本文的目的,是想借著簡書這個平臺,集思廣益,找到這個實驗的所有詳細資料, 整理成文,然后去實驗驗證。也許你的幫助,能夠拯救那些飽受老花眼或者正在慢慢變成老花眼的人群。
請耐心看完全文,如果想略過直接看我的求助,請翻到最后的第六部分
一
先看看《刻意練習》關于老花眼實驗的基本描述:
理論基礎:如果你能夠足夠多地練習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腦會改變某些神經元的用途,以幫助完成那件任務
簡言之:大腦的功能和結構是可塑的,它會根據你對它的運用而改變。
實驗簡述:
研究人員: 由美國和以色列的神經系統科學家及視力研究人員進行,結果于2012年發布。
研究對象:一組中年志愿者,他們都難以對附近的物體聚焦 (即:老花眼)
老花眼的原因:眼睛的晶狀體失去了伸縮性,使得人們難以充分聚焦,以觀察微小細節。
研究目的: 研究刻意安排的練習是否可以改進這些實驗對象老花眼問題
研究方法:實驗對象每周來實驗室三次,連續三個月,每次花30分鐘來訓練視力。要求他們觀察一張小小的圖片,將圖片放置在與其形狀非常相似的背景之中。圖片和背景度之間對比度很小,要觀察圖片,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還得付出巨大的精力。
研究結果:研究對象能夠閱讀比剛開始訓練小60%的文字,而且,研究對象也改進了視力,研究對象不用帶眼睛讀報了。
二
實驗改變了什么?改變了眼睛的晶狀體的伸縮性了嗎?
沒有!
關鍵因素:通過刻意練習,改進了大腦中某些解讀來自眼睛的視覺信號,他們教會了研究對象的大腦對視覺信號進行更好的處理,這反過來使研究對象能夠辨認更加細微的細節。
其實,這種研究的方法也是摒棄了醫學上的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眼睛病了,我來改變大腦,針對老花眼出現的關鍵問題“無法看清微小的細節”“難以差別對比度的差別”進行刻意練習,訓練大腦建立新的神經反射回路。
三
說起老花眼,分享一下我的視力情況吧。從小到大,我最好的視力是2.0,就是最下面最小最難辨認的那一排視力。最近幾年有所下降,也基本在1.2-1.5,一個1.5,一個1.2。所以從小大,體會不到近視的苦,近視的不便。
想說,老天爺是公平的,給你一扇門,會關掉一扇窗,沒有體會到近視的痛苦,現在我開始體會到老花眼的不便。
第一次發現這些現象是從去年在城鐵看書開始,當時經常被擠得書都拿不穩,所以有時候人太多的時候,書無處安身,就只能拿得離自己比較近,原來這樣的距離看書從來沒有問題,現在發現,看不清楚了,要把書拿得再遠些才能看真切。
還發現,晚上看書,特別喜歡家里的燈開得亮亮的,臥室那種暖暖的昏暗的燈已經不能再適應看書了 。
四
上網搜了一下,老花眼典型癥狀如下
1.視近困難:看不清楚小字體;
2.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
3.視近不能持久:出現眼酸、眼脹痛、眼干澀等
我這些癥狀都是老花眼的癥狀,只是我的還是初期,沒有那么嚴重。
心塞啊,以為老花眼是50-60歲的人才會有的!
為什么現在的老花眼提前到40歲,甚至有些30歲就老花了?
長時間近距離的工作
過度用眼(上班,下班,電腦,手機,電視輪番轟炸)
導致眼睛疲勞過度,老花眼提前,這種晶狀體彈性變差是不可逆的,只能通過開刀或者佩戴老花鏡來緩解。
五
《刻意練習》提供的這個實驗及實驗的結果讓我欣喜若狂,如果找到關于這個實驗的詳細資料,自己加以訓練,豈不是就能大大減緩老花的進度,將來不用佩戴老花鏡也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
利用上述資料我是否能查到我想要的東西?
我找了百度,百度學術
找到知乎
找到搜狗學術
在以上中文網站上基本都是用的以下的關鍵詞或者組合關鍵詞
老花眼研究 / 美國 /美國和以色列合作研究 /2012/ 老花眼研究成果 / 老花眼研究出版物 / 眼睛對比度改善實驗/ 提高看微小細節的實驗
去維基百科中搜索
用了presbyopia / Amercian research/ 2012/research publication 一個或者多個組合去查找.
這樣找了一段時間后,然后直接崩潰了。
我決定,在自己想了這些渠道后,還是求助各位專家,也許我的思路,方式,方法,渠道有問題,所以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六
簡書求助:
附上《刻意練習》59-60頁關于美國和以色列合作開展的老花眼研究實驗。
本書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羅伯特.普爾
求助:找到書中59-60頁實驗的詳細資料。
如需要本書額外信息;請發簡信給我,或者評論區留言。
一旦提供有價值線索,會通過簡書作者打賞或者簡信聯系打賞方式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