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曾經說過,在48歲的時候退休,但是1964年出生的他,還堅持第一線。前幾天又在杭州搞事情了——無人超市。
有人說馬云是一種習慣使然,習慣這種賺錢方式停不下來。但是我不以為然,我更覺得他是做事做爽了,然后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當你很多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你的感覺就一個字爽。
你或許在玩王者榮耀一發不可收拾。不管是你一個人,還是跟你的戰友開黑,你都很留戀下面的勁爆之音,腦袋就像充血一般,爽得根本不能停止。
First Blood 一血
Double Kill ?雙殺
Trible Kill 三殺
quatary kill ?Kill 四殺
Panta Kill 五殺
你或許在煲電視劇一發不可收拾。當你找到一個電視劇的時候,看上一集哪能過癮,最少也要連續四五集。但是盡管這樣,并且明顯感覺到自己累、困、乏,都還要對自己說,看完這集就休息,卻往往事與愿違。一個字形容是爽。
你或許在夾娃娃的時候一發不可收拾。當你夾出來第一個的時候,你會很鐘情的回憶,夾出這個娃娃時候,爪子是怎么擺放的,你或許還會模仿,假設這個爪子動向,鑲嵌娃娃的什么部位,更多是爪子的松緊程度和娃娃的倒放位置,這些都會在你夾出娃娃那刻爆發出來。一個字就是爽。
你或許在讀書的時候談戀愛一發不可收拾。一般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你做到了,你不會感覺的害臊,反而是一種榮譽,更多是與對方那種觸摸的甜蜜,談笑的甜蜜,共事的甜蜜,如果遇上的是你的初戀,估計這輩子都要在你午夜夢回。一個字就是爽。
我們做什么事情的時候,能夠一直任勞任怨的去做,一直能不顧后顧之憂的去做,一直能排解萬難去做,無非就是一個字——爽。
1、打破常常規規
我剛畢業的時候,我是很想回家搞農產品種植的。但是,我爸媽拒絕了我,說我好不容易大學畢業去了城市,又折回農村,不是多此一舉嗎?我最后還是抱著我的二流大學畢業證留在了城市,做了大家都認為該做的事情。
后來在城市接觸到了很多新事物,但是也一直保守著不敢去嘗試。
比如說,15年10月,就打算開始寫公眾號文章,但是終究不知什么原因放棄了。但現在公眾號時代崛起了。
再比如說,在15年7月的時候,我和一個朋友夜宵店吃東西的時候,我說道以后課外補習教育不會再看補習機構的名牌,而是個人品牌,但終究沒有去全方位琢磨。現在自品牌已經成了網紅。
還有在15年4月的時候,我去找到領導說想要輕松領導好自己團隊,要放權,最好還帶上股份制,可是終究還是沒有然后。現在中小公司都在意向采取股份制和放權手段運營企業。
所以一個道理告訴我們,你想的不合常理,并不是真的不合常理,只是不符合當時人們的主流想法而已。
還記得11年3月,世界第一大手機制造商諾基亞向世界宣稱,將來手機終究會被全鍵盤智能手機代替,最經典的就是黑莓。但是5月的時候,三星推出了安卓智能觸屏手機,同年10月,蘋果推出4S智能觸屏手機,顛覆了世界手機時代。時至今天,各類觸屏智能手機大面推廣。
打破已有教條,是我們做自己的事情開始,也是把事情做得爽的萌芽。
2、反思維行事
反思維是我這幾天萌發的一個概念,我還特意上百度查了下,說是逆向思維,在此我不贊同。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但是,我的反思維,在反過來思考不是重點,重點是放棄我們那些做起來不是很爽但是必須去做的通常做法,然后再思考怎么辦,從中誕生出來的思維叫做反思維。
比如說,現在學生學習學不好,有的是沒努力做題太少。但是我想問一句,你現在這樣38分的成績(總分150),做數學題,你有多大的本事天天死磕它們?能夠堅持幾天?一天能堅持幾分鐘?當我這些問題拋出來的時候,前天那個學生就笑了,根本不想做數學題啊,但是馬上不到一年考高考了,我不得不學習數學。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愿意去做一些事情但有不得不做,就是因為馬上到了這件事情的截止日期了。
再比如說,昨天一個學生找到我來談補習數學的事情,媽媽順便也跟著過來了。聊開后,大致情況是,媽媽一口認定孩子很聰明,只是孩子興趣上面沒有找到好老師,所以一直提不高成績的原因。我想問一句,感興趣的事情是不是就是孩子的興趣所在?媽媽回答的是當然是,那么你有沒有去想過為什么孩子會對整天抱著手機刷朋友圈,玩王者,煲電視劇等有興趣呢?媽媽否認,這不是興趣。
其實,這都是興趣所在。只是在該有的年齡階段沒有按照我們常有好好學習的思維發展,所以成了嗜好。
那么這些,是我今天要贊同的嗎?當然不是,而是要說興趣是怎樣把你撩到G點的。
第一:我們人啊,往往對于視覺性的東西感受最深,對于視覺的沖擊毫無招架之功。
比如說,當你看到未知美食的時候,首先就是顏色的吸引,讓你食欲大開,這就是為什么評價菜都是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在第一位的原因,因為人們面對美絕的畫面毫無招架。
第二:故事畫面。故事能讓人進入主角狀態,并且在里面不斷自發構建畫面,讓人流連忘返。
比如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是不是特有畫面,并且想多了會自發產生很多主角故事在里面。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盡管這些給我們沖擊很大,讓我們印象特別深,但終究逃不過量少的問題。
所以,我們只要記住最經典的一個片段就可以,然后利用冰山原則,通過邏輯推導逐步點燃內在的爆發力。就像我們通過小荷尖尖角再去發掘更深的事物本身。
現在,我上的數學課上面,不需要他們在做筆記,通過構建一幅幅畫面和故事比喻,刻畫在腦袋里,然后在課堂上面只要記住最經典的部分,哪怕只有短短的幾秒鐘的畫面也足夠。總之就是有記憶就好。
就比如說,你獨自一人去參加一場演唱會,你身旁人山人海,但是這時候有一個女孩注意了你,但是沒給你打招呼,等散場后,她單獨找到你,想和你做朋友,你是不是一臉懵逼。
但是,同樣的情況,與此不同的是,在你望去舞臺的斜前方有個2.2米的高個子,你是不是會注意到他,等演唱會結束后,他過來跟你打招呼,你是不是有印象,如果你也有興趣的話,你們是不是可以一起更深入的聊天?
所以,反思維成立的關鍵就是要為自己后面鋪好路,這個路要找到鮮明的特點存檔記憶當中,等到再次碰撞的時候,能夠深掘。
問題回到我們前面,我們不愿意做數學題怎么辦?我們是不是可以問下自己,誰規定了一定要做很多數學題才能考上大學嗎?好像至今沒有吧。
那么,不做數學題,怎么辦呢?誰說不做,只是不傻做。到底是怎么做呢?當然就是文章一開頭所說的,做的自己爽起來,你自己自然會去做題。
爽起來,必須簡單、由低級趣味。這些都是小朋友樂不思蜀的潛在規則,其實我們也一樣,當遇到一眼能看出來的東西,就能夠脫口而出。比如說1+1。但是,換做是剛學數字加法的小朋友,就不以為然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加號是做什么的,是不是通過轉變方法讓他們思維通暢了,然后達到1+1=2的目的,后面就自然的認可了。
還一個爽起來的很大特征的原因,就是做該行的第一。我們都知道,人們都記得第一,第二誰記得?世界第二高峰,登上月球第二人,瘋狂英語第二人,第二補習機構等等,你能很快反映出來嗎?
做第一其實還存在很多市場,只要你細心劃分,越細做出來第一就越容易,剩下的就是采取反思維好好去打磨自己,待到成了知名的第一,你就會更加爽起來。
比如說,教書我現在如果常規教,能教出第一嗎?不可能,但是不常規又怎樣教?又該怎樣去落實?落實的辦法是不是又會進入常規圈套?這些就是我要接下來好好去打磨的——反思維。
反思維就是讓自己做事爽起來,爽起來該怎么做就是反思維。
反思維就是讓自己做事爽起來,爽起來該怎么做就是反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