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從小到大都是眾人眼中的優秀學生,不僅成績優異,而且能歌善舞,愛好廣泛。她從小喜愛體育、唱歌,還喜歡吹長笛和玩打擊樂,成績優異。中學時出訪過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你不知道我這個女兒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開朗,處理事情冷靜。”一說起女兒,黃侃的神情充滿自豪。
從小到大,遠遠都沒讓黃侃操過太多心,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強。她在荷蘭的著名大學留學,主攻經濟學,夢想是成為美國華爾街的一名精算師。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親友眼中積極向上,充滿理想,倔強不服輸的女孩,卻在留下遺書后在宿舍自盡。甚至,她還心思縝密地給警察留了字條,用英文寫著“請不要救我。”
在遺書中,遠遠寫到:“我真的是太累了,八年來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靈,而當它再次崩塌時我又無能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尋找調整的機會,而現實的事物又被耽擱著,現實的美好被破壞著,我真的厭倦了。”黃侃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外表活潑開朗的女兒竟會背負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為母親竟然沒有絲毫察覺。她痛苦地回憶道:“女兒太要強,事事要求完美,在我們面前也從來沒有表露過失敗的一面,展現給我們的只有微笑。”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黃侃開始反思:“我對女兒的關心過于物質化,而精神上交流的太少,我對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這也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問題所在。”在她寫給天國的女兒的信中,她如此寫到:“我的孩子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學生,但正因為大家都覺得她好,她對自己的要求就很高,壓力也非常大。她什么都自己扛,而沒有去溝通,去求助,最后選擇錯誤的方式結束自己花一樣的生命。”
痛失愛女的黃侃,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了在孩子教育中,關愛孩子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即便是好孩子,也很需要幫忙排遣負面的情緒。遠在異國他鄉的遠遠,明明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卻不懂得向他人求助,只能在萬分絕望中走向自我毀滅。這樣的結局,實在讓人痛心。我們不禁要假設,如果她不那么要強,如果她懂得向家人求助,結局是不是會不一樣。
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總是對他們提出各種期待,希望他們更好,更強,更優秀。然而,我們往往催促他們不斷前進,不斷向上,卻忘了教會他們學會退后,學會受挫。我們總是期待他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勇敢,卻忘了教會他們學會脆弱,學會求助。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焦躁和煩惱,孩子們自己無法排解,又恥于言表(或怕家人擔心),于是只能不斷壓抑,最終承受不住以致崩潰。
沒有人是金鐘罩鐵布衫,都會遇到脆弱的時候。這時就需要學會求助,借助他人的力量,幫助自己調整心情,渡過難關。我們要教會孩子正確面對生命中的痛苦、挫折和不幸,這些都是生命中特別的風景,能夠幫助我們把生命之根扎得更深。當遇到自己難以逾越的問題時,更要學會求助,向父母、朋友和專業人士求助。求助他人,并不是丟人的事情,而是愛護自己、幫助自己的方式之一。
孩子,你也有脆弱的權利。再獨立、再要強的孩子,也應該學會表達自己的脆弱,也需要體貼的關懷和疏導。家庭永遠是孩子的港灣,家人永遠是他們的依靠和支持。所以,請多傾聽你的孩子,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讓孩子在受傷難過時,能夠主動尋求你的懷抱,在你的肩膀上放心流淚,向你訴說內心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