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經濟管理學院寧教授說,情緒是第一生產力。他說員工的情緒是影響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鄭曉明和王蕾兩位教授做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研究。這個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的學術刊物上,因為他們發現了情緒和業績之間更加細節化的關系。
當員工帶著情緒工作時,會影響效率。如果領導給予肯定和激勵的時候,積極情緒上升,消極情緒下降,員工會更多關注幫助同事,做出自愿加班等超越自我的工作行為。
所以寧教授說,真正的管理,應該是努力幫助他人改變工作情境、創造好的情緒、激發員工的動力,控制員工的惰性。
我驚訝地發現,教練的作用和寧教授口中的真正管理非常相似。
教練在和教練對象對話時,會想辦法引導談話的方向,從負向轉正向,改變對方的情境。
例如對方說“我感覺很累。”
教練會問“那你想要什么樣的狀態?”
對方可能會說“我想要狀態滿滿”。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把對方的負向轉向正向,并改變了對方所處的情境。
再繼續往目標的意義和價值引導的話,對方的正面情緒就被激發出來了。
繼續上面的例子。
教練繼續問“狀態滿滿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對方會代入到那種狀態中去,
教練繼續問“那個時候你的表現是什么樣子的?”
對方會描繪積極正向的樣子。
教練還可以繼續問“你的感覺如何?”
讓對方的正面情緒激發出來。
當對方擁有好的情緒,就容易激發對方的動力了。
只會回應的領導
我見過很多公司的領導層,管理的時候永遠只看到惰性。激烈地回應員工,一幅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也不引發對方正向,除了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本沒激發對方的動力,看到對方慘兮兮的樣子就認為是對方應該懂了。
解氣了的是這些發火的領導,憋屈的是跟隨的員工。一次會議,引發一堆負面情緒,員工帶著負面情緒回到崗位上,你猜他們做的第一個事情是什么?
寧教授講過一個詞:“非正式組織”。就是指小團隊的影響力往往超過公司正式團隊的影響力。張之洞的兒子,當年就被湘軍內部的“哥老會”陷害。你想想,領袖的兒子都敢搞,這些非正式組織的威力有多大。
所以,領導引發的負面情緒,不會當場被清理,反而會在公司的“非正式組織”里被激發,被傳遞。
如果公司的天花板源頭是在領導者,那么員工情緒的源頭也在領導者。
我還記得我EMO(介紹人)許漢生和員工討論的情境,不管是開會還是總結,每次不管員工狀態怎樣,不管漢生怎么生氣,到結束的時候,對方一定是信心滿滿,激情滿滿。這真的是漢生的本事,這才是教練型的領導。
領導如此,員工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