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至
放假前就一直在準備去支教的事情,準確來說去支教這件事情我已經計劃了好久了。原本計劃是16年1月份去的,但是由于當時的實習,也由于團隊的某些必須遵守的規定,我沒能和上屆的志愿者們一起去支教,這在當時的確是我始終無法彌補的遺憾。這一次,又因為實習趕不上和大家一起出發的時間,經過與帶隊老師的商量之后,我是比大部隊晚兩天到的科巴。
科巴,就是我們這次支教的地方,位于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金源鄉巴燕鎮東南31公里處,是一個藏族村落。
實習結束后,就立馬趕往火車站,15個小時的火車從烏魯木齊到西寧。
來車站接我們的是多杰大哥、阿卡師父和一個藏族大哥。在火車上,就提前和要來接我的多杰大哥聯系,其實當時沒有想太多。但是很多細節卻讓我深受感觸:在和多杰大哥聯系的過程中,因為火車上信號不穩定,我是發短信給他的,他所有回復我的短信中所使用的詞匯都是敬稱,比如“您”、“老師”。這讓我這個二十歲的姑娘深受感觸。等我出了站,就看到他們早已經在車站外等候了,剛剛一出閘機通道,他們就獻上金色的哈達,這是他們給我們最為尊敬的歡迎儀式,我也是第一次接受這樣的歡迎,雖然他們比我們年齡大,生活閱歷比我們豐富,懂得也比我們多,但是在他們看來我們就是老師,就應該是受到尊敬的。
2.
青海是我的家鄉,而科巴卻是我從來沒有了解過的地方,對我來說它是陌生的。
山路特別不好走,原本就陡峭的山體,上面的路坎坷彎曲,路面不平整,大約十幾米就要繞一個彎。車子行駛極不方便,司機在這段也是及其辛苦的。但是,這個季節是這里風景最好的季節了,滿眼盡是綠色,一塊塊金色的油菜花就像是鑲嵌在這上面的錦繡,將近兩天的疲累在這美景之中自然而然地消散。
3.
科巴村不大,我們上課沒有專門的地方,共有三個教學點,兩處都是在村民家里,還有一處是村子里修建的瑪尼康。
一個志愿者老師要帶一個年級所有的課程。一個村民家里差不多有三個年級的學生,都在一個院子里,沒有隔擋的墻或者是什么東西作為分隔,上課相互都能夠聽得見,彼此沒有影響那是不可能的。孩子們有些趴在地上看書聽講,有些就坐在門檻上,還有些把自己家的凳子拿過來,幾個人圍著一張很小的桌子,胳膊都不能夠完全放得下,但是,這已經是最好的條件了。孩子們就這樣堅持上課,他們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對于他們來說這是幸福的。有個學生告訴我說,他是另外一個村子的,每天走很遠就為了來這里上課。第一天,我就被感動了。
本文完。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