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武陵山中,距張家界市區32公里,東連索溪峪,北鄰天子山,面積130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森林公園。1982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將原來的張家界林場正式命名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巖大峰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自然風光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其間有奇峰3000多座,如人如獸、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氣勢壯觀。峰間峽谷,溪流潺潺,濃蔭蔽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稱。
記得那次行程小雨不斷,不過雨霧籠罩之下的張家界云霧飄渺,更似一幅長長的水墨山水畫卷。
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塑像,為紀念吳冠中對張家界的貢獻而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湖南省大庸縣的張家界林場。1979年11月吳冠中到湘西采風,歸程中途經大庸縣,當地縣委書記請他留下看一下并不亞于桂林山水的張家界風光,當時的張家界少為人知,吳冠中也并不以為然,但看過之后,吳冠中不僅連續作畫三天,還寫了一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散文發表在《湖南日報》上,由此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的反響,很多藝術家都慕名前來,從此張家界旅游走向了全國,乃至全世界。
自張家界森林公園門票站前行300米左右即到金鞭溪入口。金鞭溪,因其上游溪畔的金鞭巖而得名,發源于張家界的土地埡,由南向北,蜿蜒曲折,隨山勢轉移,迂回穿行在峰巒山谷之間,兩岸是一條曲折幽深的峽谷,全長7.5公里。沿石板游道順溪而下,緩行于奇峰峽谷間,步步是景,如詩似畫,因有“山水畫廊”之稱。
金鞭溪
閨門峰:由迎賓巖(左)與閨門巖(右)組成。迎賓巖,形似巨人,五官俱全,兩手扣胸,笑口微開。其右,一峭壁貌似一道屏風,稱閨門巖。張家界曾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此兩巖相對,形似一門,如同開門迎賓,因稱“閨門峰”。
閨門倒影
醉羅漢:右側石峰矗立在斜坡上,高200余米,呈70度角傾斜向金鞭溪,形似一醉酒羅漢,欲倒不倒,似醉非醉。
千里相會:兩峰峙立,一高一矮,恰如久別重逢的夫妻含情脈脈地相互凝視。
野生大圣
豬八戒背媳婦:圖中形似英文字母Y的小石峰即是。右側的豬八戒頭戴僧帽,嘴巴撅得老長;八戒左側的小山峰是他身材嬌小的媳婦,還打著一把小陽傘。
龍蝦花,是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花卉,因為形似蝦而得名。 龍蝦花一般生于海拔500米至1200米的山林灌木林下及水溝旁,因而分布較廣,湖南的湘桂山脈及武陵源地區多有生長。
金鞭巖:高約400米,峰體上細下粗,三面筆陡,有棱有角,孤標直立,雄奇挺拔,猶如古代兵器中的金鞭,故名金鞭巖。
神鷹護鞭:金鞭巖左邊,一狀似雄鷹的山峰,頭高昂,勾嘴,雙翅半展,左邊的翅膀還緊緊守護著金鞭,故稱“神鷹護鞭”。
師徒取經:左側一峰狀似豬八戒,長嘴突出,其后兩峰并列,大者似沙僧,肅穆者似唐僧。遠處石崖一峰曲體似孫悟空。這個景點是1983年最早版的神話劇《西游記》的現場拍攝地,其中有一回《三打白骨精》全集都是在金鞭溪上游部分拍攝完成的。
劈山救母:石峰頂部,從當中裂開,如同被利斧所劈,右側一石其形如斧,取名源于《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
搭景區環保車至楊家界索道下站, 乘索道前往楊家界景區。
楊家界景區位于張家界西北部,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面積34平方公里,離張家界僅10公里,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撥1130米。與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比較,其地質地貌、原始風光基本相同,但又有其獨特之處,不似張家界,一部分景觀又勝似張家界。
金雞報曉:石峰高逾百米,形似一只引頸啼叫的雄雞,故名“金雞報曉”。
峰墻奇觀:由數十道相對平行而立的石墻組成,氣勢恢宏,是“張家界地貌”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
袁家界,位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北部,杉刀溝北麓,是一以石英巖為主構成的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岳臺地。自東向西延伸,群峰林立渾然天成,面積約1200公頃,平均海拔1074米,與金鞭溪峽谷一衣帶水,東接索溪峪,南眺鷂子寨,西望黃石寨,北靠天子山。主要景點有后花園、迷魂臺、天下第一橋、乾坤柱等。
袁家寨子:秉承著土家族建筑的特色,由15家原住民以自家的房屋組團進行自主經營。寨子中既有土家族繁衍歷史、生活習性、使用物品的展示,也有土家族農耕文化的演示和民俗風情的表演。
方山:是張家界地貌初期發育階段的地貌形態,其頂部平坦,四面皆為懸崖深谷。
群山列隊
九天玄梯:群峰之間的南北峽谷中,幾座瘦削的山峰由近及遠,自下而上,連成一線,宛如天梯,因稱九天玄梯。
看懸崖絕壁上的蜘蛛人表演,內心五味雜陳
天生石橋:即天下第一橋,為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一,袁家界標志性景點。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現的垂直高差最大的一座天然自生石板橋,由石英砂巖石組成,橋身凌空飛架于兩峰之巔,雄偉壯觀,氣勢宏大,被稱為“天下第一橋”。石橋寬僅2米,厚5米,跨度約50米,相對高度近400米。
張家界的三千奇峰形成于三億八千萬年以前,是地殼緩慢的產歇性抬升,經受流水長期侵蝕切割的結果,其發展演變經歷了平臺、方山、峰墻、峰叢、峰林、殘林六個主要階段。而天下第一橋形成于峰墻階段,它是峰墻在風化作用下,下部巖層坍塌而形成的。
開門見山
嶂谷:袁家界的山谷地貌,是“V”形谷的一種,由隘谷演變而成,谷坡陡峭,谷底稍寬,形成溪流,常有礫石淺灘露出水面。
迷魂臺:是袁家界景區最好的天然觀景臺,幽谷中數百座奇峰拔地而起,青峰成陣,千姿百態,層次無窮,錯落有致。尤其是雨后初晴,時有輕云淡霧飄浮、繚繞于群峰之間,攝人心魂,使人留戀忘返。
神龜問天:山谷間有一座巨峰,峰頂平坦,樹木叢生,上伏一石,其形如龜,昂首北向,舉頭遙望,名曰“神龜問天”。
情人谷:此處深谷幽靜,奇峰成對,似一對對卿卿我我,傾訴情懷的戀人,因稱情人谷。
乾坤柱:又名南天一柱,張家界最具標志性的景點,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約150米,頂部植被郁郁蔥蔥,峰體造型奇特,垂直節理切割明顯,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有頂天立地之勢,故名乾坤柱。2008年12月份,好萊塢攝影師漢森在張家界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外景拍攝,其中外景“南天一柱”就成為美國科幻大片3D電影《阿凡達》中“哈利路亞山”即懸浮山的原型。
巨幅水墨畫卷…
……………熬夜禿頭,晚安(`?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