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爸的一個朋友帶著他一家三口來我們家做客。
那位叔叔的女兒大一,在飯桌上有年輕人的情況下,自然免不了被談論。飯吃到一半,那位叔叔就問我,“你談戀愛了嗎”?我搖著頭說沒有。
他轉而就說自己的女兒:“她大一都談了兩次戀愛了,第一次說不合適,第二次放假前又分了,說什么性格不合,我發現你們這一輩的年輕人談戀愛太過隨便了。”
我心里想回一句“你不懂我不怪你”,但出于禮貌,我只能擠出一個微笑。
飯后我們在房間里打王者的時候她跟我說:“你不要聽我爸亂說,我們就是喜歡的時候喜歡,不喜歡的時候不喜歡,就這么簡單而已。”
很多人覺得現在的90后尤其是95后并不懂什么是愛情,只是單純地憑著一個感覺就決定在一起,缺乏一些該有的思考。
我不否認會有人只是把談戀愛當作一種娛樂的方式,隨便玩一玩罷了,但是渣男跟婊子,不只是90后,在任何一個年代中都有這樣的人。
楊千嬅在參加《奇葩說》時說過一句話:每一個男生都要經歷過什么是渣男才會變成男人,因為這樣他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
我不同意前半句,但后半句說的在理,渣男與婊子,也不過是沒有遇到真正愛的人罷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 ? ? ? ? ? ? ? ? ? ? ––木心《從前慢》
這三句是現在很多90后都很羨慕的一種愛情,但以目前生活的變化來看,即便90后帶著這種態度去尋找愛情,這個復雜的社會依然會摻雜很多其它因素給他們,不是說只愛一個人就可以的。
而90后的愛情可貴的地方就在于,縱使有很多復雜的因素,他們依然憑著最初的那種美好的感覺去選擇對方,信任對方。
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感情基礎不夠穩固,帶來一些爭吵,最終遺憾而散,但這不是隨便,不是濫情,只是把真情留給真正對的人。
而憑最初美好的感覺得到的愛情,它的純粹并不輸于從前的“一生只夠愛一人”。
最近看一個叫《頭腦風暴》的節目,里面有一期是討論「90后的愛情觀到底長什么樣」。
里面有一個情感咨詢的心理學家,她說了一段話:“每個年齡段都會對自己負責,也許60,70后是對自己的婚姻或者名譽負責,而90后則是對自己的愛情和幸福負責,你在任何年代他們都會找到自我負責的東西,他們都會覺得這樣的負責是生命最美好的狀態。”
所以我想說,以前人們的愛情,連帶著婚姻,生兒育女,定了一生。而90后的愛情更多地是把婚姻分離出來的,婚姻并不是他們愛情的先提條件,更像是他們愛情穩固之后的結果。
它不會像別人所擔心的不夠忠誠,缺少連結的載體。相反,我覺得90后的愛情,因為更加簡單,純粹,沒有這么多條框的束縛而變得更加的獨立,完整,有期待。
要怎么描述呢,我想就是:
在我還愛你的時候,我希望能愛你久一點,到底多久,最好是一輩子;
但若我不愛你了,那我們就各自分開,找到我們真的能愛一輩子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