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我們看兩個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農(nóng),辛苦了大半輩子,終于攢足了錢,買了一頭毛驢,從此,毛驢可以拉犁耕地,他覺得很幸福。
二十一世紀的一個城市白領(lǐng),奮斗了半生,買了一輛轎車,從此,上下班再也不用擠公交車了,他覺得很幸福。
問題來了,八十年代的老農(nóng)和新世紀的白領(lǐng),兩個人誰更幸福?或者,我們更深入一點,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文化的昌明,物質(zhì)的提高,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是否比古代人更幸福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yīng)該先弄清楚幸福是什么?
在關(guān)于幸福的諸多解釋中,我比較認同的觀點,幸福是達到身心愉悅時人的情感狀態(tài)。由此可見,幸福是一個點,而不是過程。那位買轎車的朋友,買車的幸福也就是剛買的那幾天。新鮮感一過,生活歸于平靜,他的幸福感也就不存在了。
男女間的情愛也是如此,幸福感只在于達到高潮的幾秒鐘。高潮過后,就會索然無味了。
相比于情愛帶來的身心俱悅的幸福,有些幸福顯得很不可理喻了。譬如,買名牌包,穿名牌的衣服,戴名牌的手表,這些東西并不能給人的身心帶來任何愉悅的價值。因為名牌的手表所顯示的時間并不比十塊錢一個的手表更準確;拿名牌的包并不能解決三天不吃飯的饑餓;穿名牌的短袖到了冬天也會冷。
而擁有這些東西的人也的的確確的很幸福。這些人的幸福不是自身的體驗,而是別人給予他們的一種心里的虛榮。試想,如果把一個人扔到北極的格陵蘭島,或者是太平洋上的釣魚島上,你就算給她十個名牌的包她也不會幸福。因為哪里沒有人,沒人欣賞沒人羨慕,他們的虛榮心得不到滿足,他們便失去了幸福。進而,名牌的包也就失去本身存在的意義。
至于我們這個社會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追其根源,其實是少數(shù)人對普通大眾進行文化入侵的結(jié)果。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人的足跡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他們不僅給當?shù)厝藥斫?jīng)濟上的掠奪,還有思想上的壓迫。
相比于戰(zhàn)爭的入侵,文化的入侵更為可怕,它會在不知不覺的改變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或許,你奮斗了一輩子,自以為成功了,實現(xiàn)了人生的意義,而當你去世的那一刻,你才找回真是的自己,你心內(nèi)所渴望的只是“采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你忙碌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到頭來,只是在別人給你劃定的標準內(nèi)生存而已。
現(xiàn)在,我們在回歸問題的本身,如果把達到幸福所需的條件分為10級。古代人4-5級時已經(jīng)很幸福了,而現(xiàn)代人則要7-8級才能幸福。幸福條件的提升并不能增加幸福時的強烈感。
所以說,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人所要達到幸福狀態(tài)就更應(yīng)該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