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10)

在思金拉措我們沒有很好的適應氣候環境,天冷風大,逗留了一下就回到了車上。也幸好航媽帶上了這瓶生態修復液,時不時噴了幾下,緩解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



前方在修路,汽車繼續顛簸著,我們坐在最后一排,總感覺有點像在扭秧歌,時不時孩子們還脫離了地表,沖向車頂。我們一時來了興致,唱起了讓我們一起搖擺的歌曲。


幾個小時后我們到達拉薩市和林芝地區的分界線——米拉山口,過山口一路下行,西藏的江南風光頓時呈現在我們面前,舒緩富饒的邦杰塘草原、綠樹成蔭美麗的尼洋河風光。





這一站我們是要抵達林芝八一鎮游覽——尼洋閣,也就是藏東南文化遺產博物館,導游只給了我們大約30分鐘的時間。

這是一座高36.9米高的藏式建筑,是西藏的第一座閣樓,傳說是當年工布王為西藏本土教苯教的開山祖師辛饒米沃所建的一座傳教宮殿,其建筑風格可以稱得上是林芝一帶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晚餐后入住八一鎮的賓館。在西藏我們入住都得出使身份證與戶口本。

晚上我們四個人還依然選擇住同一個房間,同時我們也說好了接下來的幾天都住在一個房間。

這一晚,我們睡的很是香甜。

明天我們要去的景點是最讓我們神往的雅魯藏布江,而促使孩子想來西藏的,不正是課文上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嗎?


如果他的想象力還不能給他描繪那一天的歡樂,他又怎能帶著歡樂的心情去觀看那極其美麗的一天的誕生呢?如果他不知道是誰的手給自然加上了這樣的裝飾,他又怎能欣賞自然的情景的美呢?--------?愛彌兒?<法>盧梭


接下來的文字——選自睿點作文

萬丈光芒·雅魯藏布江·南迦巴瓦峰

天上的云如同魚鱗一般均勻地一塊塊切分好。不免讓我想起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日積月累里的一句農諺:“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我本以為可以一飽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景,因為晴天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最美的,可是西藏的天氣,就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忽然地就飄起了冷風冷雨。

理所當然地,這雨自然而然地也就說停就停了。一路順江而下,透過窗戶,我們隱約看見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座巨大的沙丘——佛掌沙丘。此時,云正從天空上分三路兵馬,匆匆忙忙地向我們一路追殺而來。

佛掌沙丘之所以稱之為佛掌,是因為從遠處看,沙丘和它的倒映就像一對合實的佛掌一樣。而它則是因為旁邊兩個風口在枯水期,河床露出的時候搗蛋把沙子從河床上吹起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逐漸積累,最終才形成的。



緊接著,一路上山,我們來到了魯朗風景區,那里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五帶混交林,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林區。并且有“一山一四季”的自然奇觀。路邊上開滿了各種各樣格桑花,盡是不同顏色的饅頭花,和白的、粉的、紅的映山紅呢,真可謂“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西藏只有七月這個月份,青草吐綠,花兒綻放,雖然這已經完全不是春天了。遠處山下到處都是漫山遍野,有深淺層次的綠,但我們的目光好像大多都緊盯著南迦巴瓦峰,生怕看不見它。也真奇怪,常年被云霧繚繞保護著的南迦巴瓦峰,今天也大膽地自己揭開了面紗。似乎在向我們這些新客人展現她的美姿呢!……未完待續。



Ps:

佛掌沙丘,也叫丹娘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強風口地段、西藏林芝市米林縣丹娘鄉境內。秋末至春末期間勁風如颶,該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頭的河沙,經年復一年地吹送搬運并堆積,便形成了這一特兀的地貌景觀,這一沙丘的規模僅次于臥龍大沙丘。


未完待續......

西行漫記 第二篇章——佛之緣(開篇)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1)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2)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3)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4)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5)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6)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7)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8)

西行漫記第二篇章 佛之緣——西藏在上,促我遠行(9)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