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穿過磁器口熙熙攘攘的人流,于高石坎鑫記雜貨鋪(華子良曾經與地下黨的接頭處)對面的巷子發現了游江畫室,因他獨特的樣貌和個性十足的漫畫而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年秋陪女兒逛磁器口,再度走進游江的畫室,說到上次買的那幅畫有子愷先生的味道,遂閑聊起豐子愷先生的漫畫,甚有同感,竟由此得游江贈《智者的童話——豐子愷的漫畫人生》,欣喜之余,請游江為贈書題字,允之,覺游江真乃性情之人。
游江的畫室有不少他的自畫象,手法各異,其性格特征卻躍然紙上,當然也有不少為游人作的漫畫,你是不是會好奇,他怎么能在短時間內抓住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曾經無數次在街頭,甚至是在北京的798看見街頭的藝術家為游客作畫,大抵都是相對無言,一人保持著畫者要求的體態,一人專心致志,沒想到游江一上來,就與對方拉起了家常,從日常生活聊到興趣愛好,很多小細節就在聊天中不經意的進入了游江的構思中。
每次逛磁器口必去游江畫室,從陌生到熟悉,慢慢加了博客和微信,交流中也發現了一些共同的朋友。
游江乃是重慶的知名漫話家和攝影師,有著重慶漫畫學會秘書長的頭銜。他生于藝術之家,外祖父王君驛先生是活躍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平的著名畫家、教育家、中國近現代漫話的先驅,當年與劉半農等人多有過從。游江接續外祖父的漫話藝術傳承,其《游江閑話》從市井人物入手,將重慶江湖、方言文化用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游江自認自己為怪才,我也深有同感。首先從外貌上看,光頭、布衣、圓框眼鏡,既有三十年代青年文士的影子,又有點仙風道骨的意味,
而古鎮故事、重慶掌故則是他的“拿手菜”。到磁器口找游江擺龍門陣,是很多文化人達成的共識。他的龍門陣不僅可以從嘴皮子里說出來,還可以從畫里透出來——在磁器口,他畫了上千張老重慶的漫畫
“游江閑話”的店堂設有“接頭處”,畫室置一塊聊齋處的木牌,不管是過路的行人或是看畫買畫的游客,一例歡迎。
爬坡上坎好累人, 走到此處停與歇。
曾經養八哥的鳥籠,上行“不是你兄弟,都叫他八哥”,下行“性格特征:“ 當面不說,背后亂說”讓人莞爾一笑。
畫室的四壁掛滿了游江的作品,中間有偌大的木桌子配上幾張椅子,桌上筆墨紙現一應俱全,茶具與淘來的擺件散落其間,有綠植有吃食,可畫畫可吃茶可聊天。慢生活的狀態感染了不少游客,聽他吹重慶掌故,市井軼事,閑聊中或疏理情緒,或因無意的點拔而讓混沌的思緒豁然開朗,被畫過的客人多成了他忠實的粉絲。游江也在這閑聊中將別人的人生的經歷轉化為個人的積淀,或因異地的見聞而靈感忽現。
我仔細看過游江的作品,單看漫畫的技法,并不是行業的佼佼者,他漫畫的精妙,在于重慶的市井文化,夸張的手法與幽默的文字相互輝映,使其作品在詼諧的表現下深藏某些哲理。
游江的漫畫已然從磁器口走向國內外,他參與了多個雜志、圖書、旅游推廣策劃與合作,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道。名聲見長的他仍然隱于磁器口小巷中畫畫寫字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