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前寫過一篇文章——二十幾歲,哪有十年。
很多人和我說,看了之后很有感觸。二十幾歲,青春最好的3650天,87600小時,1256000分鐘,就在當下的時鐘滴答、滴答聲中悄悄溜走。在不知不覺中,爬上了當初害怕的“30歲”,我們曾經不敢想象的,那種被孩子和家庭生活纏繞、每天為柴米油鹽擔憂。為房貸車貸。為父母身體擔憂的,“歐巴桑們”的樣子。
文叨叨在北京線下分享會中,曾經和大家描述過,在你的想象中,31歲的女人是什么樣子?全職二胎媽媽?職場寶媽?“漢堡包”壓力夾心人?圍著圍裙,在家務瑣事中無法抽身的“黃臉婆”?
每一張圖片都觸目驚心,他們深刻的點醒我們,20幾歲的青春,真是壓力小,無負擔,可以努力拼搏的那十年。這十年的青春光陰,足以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哪里需要十年,五年對人的影響,足以深刻。
二十幾歲,初入職場的五年,我們會有很多不確定,也會有很多的可能性。和我同一年畢業的旅游管理本科的同學,有的一畢業就回了老家,結婚生子;有的在杭州、寧波等城市工作一段日子后,看不見自己的發展前景,后來也回了老家,開始相親或者正在相親的路上;還有一些同學在杭州找了工作,努力耕耘,正在努力闖出一片天。我的宿舍四個人,同學A留在了老家,幾番嘗試工作皆不順利,自己開了烘培店成為了自己的老板娘;同學B接受了上海的工作機會,進入一個民宿初創公司,從助理開始做起、從事行政、培訓又轉到了人力相關工作。帶著國際品牌五星級酒店前廳的工作經驗,伴隨民宿行業趨勢的起起落落,從臺前做到了幕后;同學C研究生畢業后留在了新西蘭,交到了很多當地的朋友,買了一輛自己的小車,生活幸福安逸。我在大學畢業后,走了20多個國家,去了四大洲,體會了奧運盛景,復又走回來,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業余時間折騰創辦自己的“小確幸”,爭取未來往市場活動方面發展。
有想法,又敢于折騰的人,活的精彩有生氣。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所幸,花五年的時間來對人生的進行 重新的解讀,相比于人生漫漫長河里的一瞥,到底也是值得的。
畢業后的五年,回首遙望,突然發現,當初哪些自己看不上的人,有的已經一躍升到了需要自己遙望的位置。他們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業,時常作為空中飛人出入高大上的場所;而哪些學習成績各方面都優秀的同學,一些選擇了穩定的工作,一些回家相夫教子回歸平靜的家庭生活。
你能說出誰的選擇是對的,誰的成長路徑值得學習嗎?而這些所謂的結果導向,都是沒有依據的。
2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了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起點可以相同,但是選擇了不同的拐點,終點就會大大不同。這個轉折點可以是行業、可以是公司、可以是某一次房產投資、也可以是學習深造的機會、或是某位大咖的耳提命面讓你產生了醍醐灌頂的覺醒等等。
總是有些選擇,發生在平凡的某一瞬間。當時覺得只是聽從了心的選擇,順其自然而走上了十字路口的另一條路,多年以后,功成身退回首曾經。當年的某一次選擇,居然整整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成長的本質是變得復雜。有些選擇,我們堅守的很辛苦。在這樣一條漆黑無邊,看不到光亮,摸不到方向,更不可期未來的隧道里,走著走著,我們走散了。
有些人幸運,遇到了點著蠟燭帶他們前行的導師和貴人,帶他們走出困境以后,揮手道別;更多的人,和我一樣,靠著自己在這個黑洞洞的世界里打拼前行。路很坎坷,但他們走的很堅定。
3
看過一個故事,曾經的兩個清華同學王小川和許朝軍,一個去紐交所敲了鐘,一個卻下獄了。
1999年兩人一起跟著陳一舟,給ChinaRen兼職打工。2000年跟著ChinaRen的項目被陳一舟賣給了張朝陽,一起進入搜狐。
反觀兩個人的前半生,其實有兩個選擇的機會。因為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把握程度,最終在10年后,呈現在社會面前截然不同的下場。
第一個選擇是:工作還是考研?
畢業后,王小川選擇了繼續讀研究生,因此他只能繼續以兼職的身份在搜狐工作;而許朝軍則正式以畢業生的身份,全職加入搜狐,畢業就成為了搜狐的技術總監。
2003年王小川研究生畢業,才正式加盟搜狐,并受張朝陽的直接委派,來開發搜索引擎。2004年8月初,王小川花了11個月寫好的搜狗搜索正式上線。2005年百度上市,中國的搜索市場一家獨大,搜狐則因為SP業務下滑,導致張朝陽對搜索的投入“強行斷奶”。
第二個選擇:面對困境,堅守還是離開?
2005年,身為搜狐技術總監的許朝軍做出了他人生中另一個重大選擇:離開搜狐,去追隨自己的老領導——陳一舟。2006年,王小川就升任了搜狐的副總裁。面對困境,許朝軍選擇了更容易的道路,跳到了當時即將爆發的社交領域。留給王小川的則是一條堅守策略-被打入冷宮-商業模式被驗證-重新被啟用的坎坷道路。
2008年,30歲的王小川諸事不順,被冷落到“自己擦桌子”的他,在最有理由離開搜狐的那段時光里,王小川當時還是選擇了堅守。從此,許朝軍和王小川的人生交集開始消失——許朝軍始終奔跑在追逐風口的道路上,卻越跑越偏,越跑越短,直到他因組織德撲涉賭新聞爆出來,淪為了階下囚;
而王小川,則成為了那個人們傳說中的“清華東門17年守門員”,他在清華和搜狐堅守著搜索事業,經歷了與張朝陽內部爭辯搜狗的開發方向,差點淪為棄子。也經歷了與騰訊、360、搜狐三方博弈的外部站隊交易,王小川從一個打工者,逐漸的變成了一個哪怕魚死網破也要尋求獨立發展的CEO,在馬云、馬化騰、張朝陽、周鴻祎大佬面前也毫不示弱。
許朝軍曾是走在王小川前面的人。但是他的性子不夠耐磨,他終究到達不了王小川的那個高度(雖然王小川的高度也沒那么高吧)。說一句粗話:合格的創業者必須是“耐操”的人。
兩個選擇,足以改變兩個人的人生,從此走上截然不同的軌道。
明代的大思想家呂坤將人才分為三等:
聰明才辯是第三等
磊落豪雄是第二等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
兩個人,起點相同,但最終因為兩個選擇,王小川走了一條:技術-產品-渠道運營-管理-站隊-上市敲鐘的路;而許朝軍走的則是:技術-產品-產品-產品-產品-又一個新產品-德撲-涉賭被捕……的死循環。
4
成長的本質是變得復雜。面對選擇的我們大多猶猶豫豫,不敢輕易下論斷。于是,我們就一直在黑暗的隧道里兜兜轉轉,光明的盡頭遙遙無期。
賈平凹的《廢都》里有一句話——睡在哪里不都是睡在夜里。每次我們在糾結要不要換工作,要不要換城市,要不要分手,要不要.......的時候,歸根到底,不都是要做一個最適合我們的選擇嗎。
選擇從來都不存在正確與否,而在于是否合適。成長的道路,坎坷而艱辛。選擇當下自己認為最正確,最合適的那條道,哪怕艱難坎坷一些,又有什么關系呢?出去,回來,不要被外物所迷惑,關鍵是遵從于自己的內心。
既然人生這么長,既然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那么當下擁有的不過是順便而已,走在通往光明的正確道路上,才是我們為什么要出發的本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