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對你的心靈來說,無論是相隔無數的山川峽谷,還是在我們的目光只有一線之隔,其實,都是同樣的遙遠。
一個男子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沒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個臨死的女人,講述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這個男人,對此一無所知,故事是自十八年前,他初遇男人的剎那,那時候的她還是個孩子,之后經歷了少女的癡迷,青春的激情甚至流落風塵,但未曾改變對男人的愛,直至臨死前才決定告白。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之所以聞名世界,并不是因為塑造了一個舉世無雙的癡情女,而是因為寫了一種隱秘又常見的愛情狀態。
我為什么不告訴你,因為我習慣了沒有你介入的我的生活,信仰沒有我的痕跡的你的存在。
一個唯美主義者的愛,純粹如銀質子彈,清潔悲愴,它打中的,是那些還在承擔著對愛有著精密的純度要求和山一樣負重的內心。暗戀是無法公布和分享的情感,渴慕但無處告知,相思卻難以排遣,無邊無際的忍受,無法打撈的歡愉,守口如瓶的暗戀有著收斂的高貴。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洛麗塔》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初戀女友病逝,亨泊特種下了對少女的無限憧憬,當他寄居在蘭之蒂鎮的寡婦夏洛特黑茲家,卻愛上了她的女兒,為了親近她,他不惜娶了黑茲,當被太太發現了,黑茲盛怒之下跑出家門,不幸車禍身亡,得到洛麗塔的他讓洛麗塔受不了了,洛麗塔預謀逃跑,卻被一個老男人騙走,亨伯特挽救被拒絕,痛心殺死老男人入獄,后因腦血栓病死,十七歲的洛麗塔難產而死。
全書第一句話:"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全書最后一段: (不能復述,上圖)亨博特再想起洛麗塔,不是性和欲望,而是想起他們曾經的不經意的美好事物。
這個故事展示了愛情的毀滅力量,它的占有和囚禁的本質,它的虛妄和幻滅的內核。
一段“精神病”的變態愛情,似乎代表了每一段禁斷之愛,代表了愛情中令人難以捉摸、觸碰道德的部分,甚至其中對于愛情的幻想和憧憬,對于愛人的無限疼惜、反復描摹。在愛情里的自以為是、強大的占有欲是每一段愛情的共性。
當他自以為“毀了她的一生”,他對她來說也不過是那個買棒棒糖、帶她看電影、給她四千美元當嫁妝的“好人兒”,那個囚禁她的自由的惡人;當他背負了一絲歉疚和甜蜜的幻想度過了那么多年時,她的回答甚至不是他自以為的“你毀了我的一生”,而是一句詫異甚至調笑的“沒有”。
由執著的欲念生成的愛。荒誕的是滿目的錯覺。
對我來說 這不是一部罪惡的大叔用詭計控制少女的跌宕起伏的病態愛情小說 而是 開展了一個新的美學和探討了人性的黑灰面的故事。
《洛麗塔》曾一度被誤解為色情/戀童癖文學,對于它來說實在有失公允。藝術普及教育的意義,不在于教授藝術知識,而是培養藝術素養;藝術教育的意義,不是把所有外行都變成內行,而是把他們都變成有藝術素養的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