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里,小樣媽提到了如廁訓練時,絕對不能做的三件事:不能強迫、不能責罵、不能頻繁地提醒孩子。
胡萍老師在《善解童貞》一書里給出了很多案例,都是家長在如廁訓練時,長期執著地提醒孩子,或者給孩子把尿,結果造成孩子上幼兒園,甚至上小學后還一直尿褲子,給孩子的自尊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今天的文章里,小樣媽就來談一談如何“安全地”給孩子做如廁訓練。照例還是整理成10個問答,方便大家查閱。
Q1:孩子幾歲可以開始做如廁訓練?
一般建議2歲左右,盡量不早于18個月。太小的孩子還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訓練也是白費力氣。
不過注意嘍,決定什么時候做如廁訓練,不是看年齡,而是看孩子有沒有準備好。
如果他已經準備好了,你應該能看到下面這些跡象。
- 尿布能保持干爽2小時以上
- 不喜歡穿尿布,尤其是弄臟的時候
- 能聽懂簡單的指示
- 能用語言表達需求
- 有規律、成型的便便
- 對別人上廁所感興趣
- 能拉上、拉下褲子
爸爸媽媽可以對照一下,孩子有沒有大致達標。
尤其是第1條,如果寶寶的尿布不能長時間保持干爽,說明他的尿道括約肌還沒有發育好,膀胱無法儲存較多的尿液。
如果寶寶基本上能聽懂你的話(讓他拿個東西,他會照做),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就可以開始做一些如廁訓練前的準備啦。
Q2:如廁訓練前,可以做哪些準備?
老話說的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先讓孩子在心理上有個準備,成功的幾率自然比較高。
給小樣做如廁訓練前,我做了下面這些準備工作。
1.?買如廁相關的繪本,讀給小樣聽
繪本能幫助孩子理解自己上廁所是怎么回事,明確大致的步驟,并對這一天的到來產生期待。
比如這本小小的英文繪本《Potty Time》,介紹了小朋友上廁所的幾個步驟:走到馬桶旁——坐下等一會兒——沖水——洗手。
書的右上角還有一個按鈕,可以模擬沖水的聲音,對小朋友來說非常有趣。
這本《A Potty for Me》里,有一個情節特別好。是小女孩不小心尿濕了褲子,媽媽一邊說“沒關系”,一邊幫她換上干凈褲子。
媽媽平和的態度 ,能讓孩子更輕松地面對尿褲子時的挫敗感和愧疚感。
還有這本《小雞雞的故事》,是很不錯的性啟蒙繪本。既能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也能給孩子傳遞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
2.?買專用的小馬桶,作為長大的禮物
如廁訓練時給孩子準備一個專用的小馬桶,真的是很有必要。
不僅能增加儀式感,而且相比直接放在成人坐便器上的馬桶圈,小馬桶能讓孩子更安心地自己上廁所。
小馬桶買回來后,可以邀請孩子一起裝飾,貼上喜歡的貼紙。也可以讓他在玩耍時坐一坐,熟悉使用方法。
3.?讓小樣選小內褲
從寶寶穿的尿不濕,到大孩子才能穿的小內褲,對小朋友來說,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飛躍。
買內褲時,建議提前選好2個款式,再讓孩子2選1。這樣做可以增強孩子的參與感和訓練時的配合度哦。
4.?多給孩子“洗腦”
訓練開始前,我會經常給小樣“洗腦”。?
比如換尿不濕時我會說,“小樣馬上是大孩子了,大孩子就可以像一一哥哥一樣,穿小內褲了。”
小樣看到爸爸上廁所時,爸爸也會和他說,“大人都是用馬桶上廁所的,小樣也想試試嗎?用馬桶上廁所,可以自己沖水哦。”
這樣的洗腦對小樣很有用,唯一的后遺癥是,小樣到現在為止,還堅持要自己沖水,即使是半夜也一樣。
Q3:哪些時候不適合做如廁訓練?
如廁訓練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個不小的挑戰。環境穩定、作息規律時,訓練會進行地更順利。
所以當出現下面這些變動時,建議推遲訓練的時間。
家里添了新成員、剛搬新家、孩子正在生病、斷奶、分床睡,或是需要頻繁外出。
Q4:準備完成后,怎樣給孩子做訓練?
老實說,小樣媽最開始查各個機構的如廁指南時,是有點崩潰的。因為沒有實操經驗,覺得資料里的方法過于繁瑣,有點無從下手。
所以這里,我想把訓練小樣的簡便方法寫出來,給大家做參考。概括一下,我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訓練第一天,小樣起床后,讓他挑一條喜歡的小內褲穿上。果不其然,很快就尿濕了。
我平靜地幫他換掉,然后把他帶到小馬桶前,告訴他下次要尿尿記得叫我,我們坐在小馬桶上尿尿。
接著便一直重復這個過程:尿濕——換掉——提醒。慢慢的,小樣會在尿濕以前就告訴我。這個時候,當然要好好夸一夸他啦。
中午和晚上睡覺時,我還是會幫他穿上成長褲,防止尿床(我告訴小樣,成長褲也是小內褲)。
比較棘手的是大便。小樣對坐馬桶大便很抗拒。除了提醒和等待,我還用了下面這些辦法。
1.?用絨毛熊玩假裝上廁所的游戲
假裝游戲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很有效,能幫助他們學習,發展想象力。
我拿著小熊,假裝它肚子疼,然后扮演小熊找媽媽,坐小馬桶,沖水,洗手這些步驟。小樣很感興趣,也扮起了媽媽,給小熊坐馬桶。
除了假裝游戲,讓孩子看同性別的家人(哥哥姐姐,或爸爸媽媽)上廁所,也是不錯的辦法。
2.?“便便”想被沖掉
小樣不肯坐馬桶拉便便,我就告訴他,便便不想被扔到垃圾桶里,想跟著水一起沖掉,像小魚游泳一樣。
經常這么洗腦,小樣開始對自己的便便有了憐憫之情。
3.?用貼紙記錄進步
這一招要有效,最好是讓孩子自己選貼紙。
另外在訓練初期,孩子只要愿意在小馬桶上坐一會兒,即使什么也沒有拉出來,也要獎勵他的努力嘗試哦。
小樣媽本來準備了上面這種記錄表,結果小樣玩了幾天后,不是很買賬。
后來我又給他準備了一個小本本,和他喜歡的動物貼紙。這回他變得很積極,每次上完廁所后,都會興奮地跟我要貼紙。
特別提醒,貼紙這招不能濫用哦。如果把貼紙當成和孩子談條件的籌碼,上廁所也獎勵,吃飯也獎勵,那貼紙就沒有效果了。
Q5:可以提醒孩子上廁所嗎?
提醒當然是可以的。
建議在訓練開始前,先觀察一下孩子的排便時間和規律。這樣訓練開始后,你就可以在孩子可能要上廁所的時間提醒他,比如起床后,入睡前,飯后半小時左右。
不過要注意,提醒不能太頻繁,而且僅限于提醒。坐不坐馬桶,那是孩子說了算,我們不能強迫。
如果孩子愿意坐著試一試,也不要坐太久,3-5分鐘左右就可以站起來了。別忘了表揚他哦。
Q6:如廁訓練一般要花多長時間?
這個因人而異,一般需要3-6個月左右。
過早給孩子訓練,花的時間通常會更久。小樣學習如廁時,已經超過2歲半了,所以只花了1個多月就完成了訓練。
爸爸媽媽們要多點耐心,每個孩子最終都能脫下紙尿褲,學會自己上廁所。
Q7:訓練時,男孩和女孩有什么區別?
訓練男孩時,最好先讓他坐著尿尿。一段時間后,再讓爸爸教他站著尿尿。尿尿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目標”,比如麥片,方便他練習瞄準。
訓練女孩時,要教她從前往后擦拭私處,以免細菌感染。當然,一開始還是需要媽媽幫忙清潔的。大一點后,可以讓孩子嘗試自己擦。
另外,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幫他們養成上完廁所后沖水、洗手的習慣。
Q8:外出時怎么辦?
如廁訓練不是一件可以快速學會的事。如果需要外出,可以給孩子換上訓練褲(尿濕時孩子有感覺,但不會漏尿),也可以多帶幾套干凈的衣褲放在包里。
出門前,讓孩子先方便一下。外出看到廁所時,盡量讓孩子養成有廁所就上一下的習慣。
還可以隨身帶上小尿壺、塑料袋,以免出現找不到廁所的尷尬情況。
Q9:孩子晚上尿床怎么辦?
尿床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其實是很正常的。可能孩子的膀胱比較小,也可能孩子睡得比較深,晚上醒不過來。
如何讓孩子盡早擺脫尿床呢?你可以試試這些辦法。
- 鼓勵孩子白天多喝水,睡前1-2小時盡量不喝水。
- 讓孩子養成睡前小便的習慣。
- 告訴孩子晚上如果想尿尿,可以叫醒你,或者自己去。如果孩子怕黑,就給他點一盞小夜燈。
- 在床單下面墊一張隔尿墊,尿床時比較好清理。記得不要責備孩子哦。
- 如果孩子還比較小,尿床次數多,可以給他穿訓練褲或成長褲睡覺。
總之給孩子多一點時間。隨著他慢慢長大,尿床現象也會漸漸消失的。
Q10:明明已經學會了,為什么又突然尿褲子?
如果孩子已經很長時間不尿褲子,最近突然開始尿褲子/尿床,那很可能和壓力有關。
比如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里添了新成員,父母經常吵架等。爸爸媽媽一定要引起重視,給孩子多一點關心。
如果孩子5,6歲了還經常尿床,或者尿尿的時候抱怨疼痛,甚至白天也尿褲子,建議家長盡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如廁訓練說易不易,說難也不難。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尊重和接納的心。
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和提醒,不強迫,不批評,孩子自然能從尿褲子的經驗中學會自己上廁所。
其實如廁訓練,何嘗不是見證孩子成長的一段難忘經歷呢?
當我們不再需要為孩子換尿不濕,洗臟褲子時,你會突然懷念以前那個說話奶聲奶氣,總是圍著你打轉的小淘氣。
所以,就像牽著蝸牛散步一樣,陪他慢慢長大吧。
猜 你 想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