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生活著一群“野人”

他們是一群大學生,立足于社會完全不成問題,但他們沒有這樣做,十幾個人的集體竟然選擇了離開城市,扎根農村。在這個選擇中,父母的壓力是巨大的,社會的生存壓力也是巨大的,自己內心的掙扎更是巨大??墒沁@些壓力都沒能擋住這群人扎根農村的決心,他們“野不野”?是的,他們就是這樣一群“野人”。

在這群人中,他們有年輕的家庭,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在社會上工作了一段時間而退居農村的青年才俊,他們平均年齡不到28歲,就是在這樣一個青春綻放的年齡,選擇了一種不被社會所認可的生存方式——隱居,多少人想不明白,為什么?為什么這群人要選擇被世人所看不上的農村生活?可能他們的血液里流淌著“野性之美”吧,都以追求生活之野、生命之野為榮,而忽略了社會人異樣的目光。

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自古就是一個人類的發源地,藍田猿人眾所周知,這群大學生竟然學起猿人生活來了,跑到這里追尋著祖宗的腳印,試圖踩出一條人類的新足跡。他們認為,當今社會“三農問題”必須有人擔當,但如果大家都在城市里閉門造車,農村這片天地可能就真的沒救了,所以他們決心扎根農村,從農村內部搞清楚問題的根源,然后借助自己的所知所學造福農村,緩減“三農問題”給社會帶來的影響。這就是他們扎根農村的初衷。是不是很“野”的想法?

是的,在這群人中,他們每談必定不離“社會改造”,每議必定立足“農村發展”,他們憑什么,他們算老幾?事實上,他們什么都不算,但他們就是有這份心腸,你能奈他何呢?社會上一切的生存壓力他們都經歷著,好幾次的爭論甚至動搖到團隊凝聚力的核心,但他們依然頑強地頂住各種壓力,繼續探索著農村發展之道,不為什么,就為一份理念、一份信仰。夠“野”吧?

當然,給予他們最大“野性”的就是他們所扎根的這片土地了,背靠秦嶺,四面溝壑縱橫,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身處其中,你不承認自己是個“隱居者”都難。這里的環境似乎就是天然為隱居者準備的,周邊與外界相對隔絕,出入就一條道路,沒有太多世俗的干擾,環境清幽,氣候怡人,在全球環境不斷惡化的今天,這里一年四季還可稱得上風調雨順,實在難得。

春夏之際,漫步山水間,暖暖的微風吹拂著臉頰,舒適而享受。一早一晚,聽一聽百鳥鳴啾、溪水潺潺,實際上他們看似野性十足,卻是最符合人類養生之道的生存方式。在一片葡萄樹綠蔭下拿上筆記本電腦,搬上桌椅,輕輕看個視頻、聽首音樂,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再到菜園里揪上一把野菜,煮碗香噴噴的米飯就著吃起來,還有什么生活比這更愜意呢?是“野”,但不是野得沒邊沒際。

這里的野物無所不在,生態農產品比比皆是,野生藥材隨時可以拿來享用,青青的五月野艾做成一道好菜,吃起來提神養氣,比什么大魚大肉都強。而這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羨慕了吧?

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莊,村里面住著的大多數都是老人,與老人相處,關鍵在于和善,作為入世不久的大學生群體,顯然沒那么多經驗或者處世哲學,遇人遇事,不看他是誰,一樣的打招呼、問好,這跟“野”有什么關系呢?是相對而言的,作為文明城市的城里人,你敢對誰都打招呼嗎,你敢見人就喊“叔叔好、阿姨好”嗎?你會要什么東西就去敲人家門借嗎?你不敢,更不會,因為城市的文明,顯出了農村的“野蠻”,這群大學生在此享受著這樣的“野蠻”。

其實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蠻?現在誰也說不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究竟是“老死不相往來”稱之為文明呢,還是見誰都稱兄道弟稱之為文明?說不好,還不如把眼光放在這群年輕人身上,讓我們去體會這種處事之“野”的韻味,從中去領略一番農村風光的處處皆“野”。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原文地址 基于Git的代碼版本控制,能保證每個開發人員的開發成果得到有效的保護,不會發生因為其他人的“誤操作”操作...
    kekefund閱讀 1,810評論 0 4
  • 身邊有朋友一個學期都沒怎么上課,課下更別提看書了,只是考前突擊了一夜那一科的成績卻略勝我一籌,而就是這個朋友四級考...
    萌萌噠的二黃醬閱讀 502評論 0 1
  • 太干,舌頭不能很順滑的舔嘴 有個唇膏,舔嘴后的效果你懂得
    劉悠茸閱讀 480評論 0 0
  • 最近這一段時間,我都在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于圈子的話題,為什么要分享圈子的話題?因為我覺得現在是一個人以群分的時代。...
    愛麗莎xian閱讀 55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