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爸爸從老家寄來的包裹,打開來竟是我念念不忘的明前茶,即是采摘于清明節前的第一批綠茶。爸爸知我喜歡,每年總是早早地就跟村里的奶奶嬸嬸們預訂好。因是頭茶,量少,價格不菲,從心底里感謝老爸。
和茶葉一起寄來的,是泡茶的其它材料。
白糖、芝麻、姜。
白糖是店里買的,隨處可尋;芝麻是村里專門的人自己養的,干凈無公害;姜是自家地里種的,和鹽拌在一起放太陽下暴曬一天,再用罐子密封里來,用時方取。
泡茶之前先洗手,再把姜用搗碗搗碎,取一小撮放入茶杯中,再加入芝麻和茶葉,白糖可根據個人喜好酌情添加,再用開水沖泡即可。
茶葉嫩綠,在開水中舒展沉淀,整杯水都被醞染成淡淡的綠色,像謙謙君子般優雅高貴。芝麻旋轉著向下飛舞,像揮動著一條飄逸的長裙,去赴與茶葉的約會。姜與糖則負責調味,營造氛圍。
這茶,又咸又甜,很多人喝不習慣,唯有我永遠不會厭倦。每次洗手泡茶,無論是待客還是自飲,都會讓自己的心變得沉靜下來。喜歡一樣東西,也許有些時候并不是僅僅因為喜歡它的樣子或者味道,還有一份莫名的心情或是思念吧。
我出生在湖南益陽的一個小山村,那里的人都熱情好客,不管是親戚朋友還是鄰居鄉親,甚至是田間勞作累了來歇腳的陌生人,主人家都會泡上一碗茶,然后一起坐著閑話家常。若是貴客,會加上芝麻和糖,有時還會加炒好的黃豆。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吃豬油,因為干活要花力氣。飯后總會泡上一碗茶,從來也沒有覺得油膩過。飯后喝茶漸漸的變成了一種習慣,并不是懂得常常飲茶有益于健康,僅僅是因為喜歡演變成了需要,也從沒人嫌麻煩。
我們那時候不叫喝茶,叫吃茶,每每家里來了人,媽媽總會叫我燒水泡茶。那個時候,媽媽年輕,外婆未故,日子總是過得很悠閑自在。吃茶的時光,總是特別慢,大家誰也不著急那一會兒的時間,聊聊天,說說東家長西家短,一碗茶下肚,起身拍拍衣服,然后各自離去,走時都不忘跟主人家說一聲:多謝噠!
吃茶的時間,有時候是清晨桃花滿枝頭,田里秧苗剛剛開始扎穩樁,吃完茶正好開始干活;有時候是正午太陽當頭照,干活累了吃碗茶解解渴,順便休息一下;有時候是黃昏日落時,有些人家已經有炊煙升起,吃完茶趕緊回家做飯;有時候是雨天,坐在屋檐下邊吃茶邊等雨停,田里稻谷壓彎了腰……
也常隨外婆或祖母上山采茶,頭茶最好采,嫩芽兒尖尖的,葉片還未散開,因清明時節常常下雨,所以茶樹上干凈也沒有長蟲子,可以放心的采。大人采茶都是從排頭第一棵茶樹開始,采得仔細,我們小孩子就是逮著長得長的多的樹采,一邊采一邊跑,累了就跑茶地里采上一把胡餃餃(類似于韭菜),晚上可以煎雞蛋吃?;蛘吲芤贿叺墓嗄緟怖锊梢环N叫覆盆子的野果子,回家洗洗當零食吃,酸酸甜甜的像草莓的味道。
在我從童年到少年的一段漫長的時光里,這樣的瞬間片斷有太多太多,貫穿了整個關于家的記憶,也是我心頭最溫暖最柔軟的回憶。那時候一切安好,總覺得時光很悠閑很漫長,有父母可依賴,外婆家又隔得好近,村子里的人都熟悉,可以野著性子到處跑。
也隨著父母串門,主人家會問,小孩子吃茶不?父母總是問都不問就代回答不用,好多次我都會嚷嚷著說,小孩子也喜歡吃茶。直到現在,我泡茶時小豆跑來要喝的時候,總會想起當時的自己,嘴角開始微微上揚。時光易老,歲月無情,還好有回憶在。
如今一切成往昔,父母漸漸老去,外公外婆只剩一座孤墳,鄰居們死的死搬的搬,村里的老人大多已故去,年輕一輩的基本不認得了。每每回家,總是惆悵,原來心心念念不能忘懷的故鄉,我已經是個外鄉人了。吃茶也變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只有中風的母親,偶爾用那只能動的手給我泡上一碗,卻覺得少了什么味道。
王先生也愛喝這茶,閑下來或家里來了客人,總會叫我燒水泡茶。只是深圳的桶裝水怎么也比不上家鄉的地下泉水般甘甜,所以總也泡不出那個記憶里的味道。不過,有總勝于無,偶爾放下手中的瑣事,泡上一杯,緬懷逝去的長輩和遠走的時光,思緒悠悠,發會呆也極好。
喝多了龍井和普洱,亦或是白茶黑茶紅茶,來上一杯明前茶,別是一番滋味。如這紛擾喧囂的塵世中,換上一種不常有的心情,體驗一次不一般的韻味。
庭前花開,茶香滿院,你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