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滴滴和快的合并還有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去哪兒、藝龍和攜程合并。它們再不合并,怕老三老四出來干掉它們。它們都想做老大,壟斷整個行業。互聯網領域普遍出現了贏家通吃,老二非死不可的趨勢了。剛剛經歷順豐和菜鳥,它們一定有印象吧,是快遞行業的老大地位的爭奪。
在這個贏家通吃的時代,誰吸引了注意力,誰就可以說占領了絕大部份的市場。這種通吃的現象局限在娛樂.體育.互聯網等行業。比如,觀眾只會在意最出名的人,實際第二名與第一名的差距才一點點,而第一名注定吸取了大眾的注意力。而在傳統的制造業,由于規模效益導致邊際成本遞增使得行業無法實現高回報,基本出現不了通吃的現象。
現在,互聯網徹底改變了這一切,讓獲取用戶的邊際成本趨于0,使得他覆蓋的范圍遠遠超過傳統行業。現在,谷歌,騰訊,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巨頭占領美國股票絕大部份的資產。它們占領了市場,同一類型的,幾乎無一生存。
更危險的是這種現象已經從企業傳導到個人,因能力差異而導致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娛樂業為什么有各種撕b的現象就是他們知道誰占領了頭部誰才可以生存。特別在互聯網,高科技,金融業特別明顯,他們收入遠高于其他傳統行業,能力的不同收入是幾個層次的問題。
為啥會這樣,因為這個時代變了,不再以自然資源,資本和一般勞動力為生產要素,知識將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現在是知識為王的時代。凱文凱麗說過未來是社群,一個知識服務者,有1000個支持者,他就可以養活自己。
由于技術進步,知識資本的價值急劇上升,是社會分層的主要動力,一方面知識含量不足的工作崗位的工資被凍結,與知識含量高的崗位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網絡外部性和社會外部性,僅有極少數的從業人員可以站到勝者的位置,但這些從業人員與其他人的知識差異并不大,極小的知識差異就可以造成很大的回報差異,這種結構性變化,起到了離心機的作用。
傳統制造業為主的紡錘型社會,在離心機的作用下,變成了金字塔型社會,一棟寫字樓里創造的財富可能超過一個縣城。離心的過程,產生了大量的輸家和極少數太惹眼的贏家,這就是近些年全球很多發達國家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也引發了很多討論。處于向外甩離狀態的中產階段就發生了所謂的“下流化”的變化,傳統中產階級的優越感消失殆盡。這是發達國家時代的背景,也是中國中產階層甫一形成就面臨的尷尬局面。
我們還可以看到,贏家通吃使得微小優勢就可以影響巨大的回報,產生了一個副產品:起跑線優勢。京滬等地的中產階級家庭普遍存在對子女教育的焦慮,大家都擔憂,一步落后致使步步落后,對子女教育的“軍備競賽”日漸激烈。雖然這種競賽顯示中國的階層還處于流動狀態,但起跑線優勢最終會固定在通過努力無法達到的地步,如家庭出身、財富、社會資本,最終固化階層,抑制階層流動,這是另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
知識在分配中的核心角色并不新鮮,資本主義發端之初,資本也曾獲得較高的回報,是諸多思潮產生的主要背景。資本和勞動力之間的平衡,用了近百年的時間,制度之間出現碰撞和戰爭,新的平衡的背后是巨大的成本。由此可見,人類要適應知識社會帶來的變化,重新達成平衡,可能也需要數十年時間。
身處這樣的時代,利益受損的群體對技術進步的抵觸情緒越來越強,也有人寄希望保護主義減少贏家對弱者的通吃。從歷史長河來看,技術進步是不可阻擋的,保護主義也只能讓弱者陷入更窘迫的境地。正確的解決之道不是約束技術進步和競爭,而是應該鼓勵,讓所有人都意識到知識社會的到來,敢于迎接競爭并為之努力,就像蒸汽機時代,手工制造者應該變身產業工人,而不是用手工對抗機器。
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知識社會的趨勢,使用計算機從一項職業,變成一項通用技能,繼而是編程技能,美國的高薪崗位中的50%要求編程技能。今天的社會已經不再是一門技能養活一輩子,今天的小學生在未來將從事的工作,其中的一半在今天可能還不存在。
教育在這個時代顯得無比重要,中國人如此地重視教育是中國在未來能繼續保持大國地位的基礎。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們要做的是避免贏家與制度合謀造成的起跑線優勢和收入差距,讓知識創造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才有可能改變贏家通吃。當然,這并非坦途。
本文思考來自聶日明的迎接贏家通吃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