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離開的時候,成都的天空布滿了霧霾。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里有個橋段是重慶所有的車開雙閃,但那是后期制作。但在成都,在一二三環,在繞城,在天府大道益州大道劍南大道,是真的上演著。看馬路對面,真的就像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朋友圈已經被PM2.5和彭州石化淹沒,轉發被和諧、再轉發再被和諧的截屏見證著相煎何苦的堅持。
激進的人說要發動市民捐款四百億買彭州石化離開成都;理智的人分析霧霾成因,羅列著冬季無風、盆地難擴散、汽車尾氣太多、燒烤臘肉煙熏迷漫等等等等;也有人很會自我安慰說空中的霾總會煙消云散,重要的是心中無霾。我受不了這嗆人的空氣,也做不到心中無霾,于是選擇逃離。
從成都到廣州,機場人聲鼎沸,川音為主。也是罵著霧霾談論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難得沒有晚點,航空公司的人也不想多停留吧?飛機載著幾乎人人戴著口罩的旅客,向著南方的艷陽射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準時落地,脫衣開機。走出艙門,陽光直射。季節改變 ,換了人間。收起口罩,大口呼吸。
記得年少時,我寫過一封很多的信,記得每一個文字和符號,就在胸腔里噴薄跳躍。但很多信沒有寄,因為超重,因為買不起太多郵票。寄出的信還要苦苦等待回復,那滋味并不好受,還不如不寄。沒寄出的信,是沒離開的心,踏實安全,暗自歡喜。
也記得曾經為了見一個人,騎自行車一百多里,自帶干糧和水,磨破雙手和鞋底。道旁樹是默默無聞的朋友,指引前進的道路。一壟一畦的莊稼是熱情的觀眾,在風里掀起一陣陣綠色的歡呼。然而無法相見,然后在天快黑的時候,只遠遠地說一聲再見,含著眼淚別離。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在可以說走就走,說見就見,距離不是問題??墒翘斓牡竭_超越了心的感受,在快節奏的城市里,是否能想起那封信要寄給誰,是否還能體會那等待的煎熬,是否還有追逐晚霞和落日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