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其實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困境」:主觀的認知上偏見,個性上的不足,客觀上的陳規陋習等,都制約著我們實現生命價值的最大化。
如果我們想要在一生有所作為,
我們必須要學會不斷的去突圍。
出生在美國的普拉格曼,連高中也沒有讀完,卻成為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說家。
在長篇小說的頒獎典禮上,有位記者問到:你事業成功最關鍵的轉折點是什么?
大伙兒估計,他可能會回答是童年時母親的教育,或者是少年時某個老師特別的栽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普拉格曼卻回答說:是二戰期間,在海軍服役的那段生活。
「1944年八月的一天午夜,我受了傷,艦長下令由一位海軍下士駕一艘小船,乘著夜色,送身負重傷的我上岸治療。很不幸的,小船在那不勒斯海迷失的方向,那位掌舵的下士驚慌失措,想拔槍自殺,我勸他說你別開槍,雖然我們在危機四伏的黑暗中,漂流了4個多小時,孤立無援,而且我還在淌血…;不過,我們還是要有耐心!說實在的,盡管我在不停的勸告那位下士,可憐的我自己都沒一點點信心了!但還沒等我把話說完,突然前方岸上射向敵機的高射炮,爆炸的火光閃亮了起來。這是我們才發現小船離碼頭不到三海里?!?/p>
普拉格曼說:那夜的經歷,一直留在我的心中。這個戲劇性的事件,使我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事,是被認為不可更改的,不可逆轉,不可實現的;其實,
大多數時候,困境只是我們的錯覺,
正是這些"不可能",才把我們的生命「圍住」了。
每個正常的人,應該且永遠要對生活抱有信心,永不失望。即使在最黑暗、最危險的時候,也要相信光明就在前頭。
二戰結束后,普拉格曼立志成為一位作家。開始時,他接到過無數次的退稿,熟悉的人也都說他沒有這方面的天分。但每當普拉格曼想要放棄的時候,他就想起那戲劇性的一晚。
于是 他鼓起勇氣,一次次的突破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困境,終于有了后來炫目的燦爛和輝煌。
要突破"主觀的困境",我們只需要依賴意志。
突破"客觀的困境",除了天時外,地利、人和都必要。
因此,必須要依靠各方人才和能力上的整合協作。比起前者,后者的成功更加艱難,付出的人生代價也更慘重。
一個人可以出身貧賤,可以遭受屈辱,但絕對不能缺少突圍的精神。
沒有這種精神你就會失去行走的能力,永遠也抵達不了,本來可以抵達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