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教】篇

圖片發自簡書App

記得讀中學時,課文里有一篇韓愈【師說】,至今印象頗深,其中開篇那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更是記憶猶新,至今難以忘懷。

原因無他,對于這句話的解釋,頗有些存疑迷惑。

這句話普遍的解釋:“老師,就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除疑難問題的人。”

吾理解韓愈《師說》里的深義,即是說做教師(或師傅)的首要職責,就是教導和傳授學生做人的【道理】;其次教導學生掌握塵世間的各種生存技巧與能力;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么要想做一個真正合格的教師,必須盡可能地悟明白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道理】,只有當教師自己踐行實證清楚明白了【道理】,才能引導學生步入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的大道。

在有關【教】育這個問題上,前輩“養真子”的見解值得學習和關注:

【道】是個不會說話的【圣人】,而【圣人】則是能說會講的【道】。

雖然【圣人】竭盡所能地替【道】說話,力求將無法言語的【道】所包含既玄奧又簡單的意義,諄諄教導并展示給大眾。

圣人這么做,也只不過是將我們與生俱來的先天稟性(道),返還給我們的自身(稟性、道)而已。并不是強迫人去做哪些個難以知曉,并且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

過去從事教育的老師,他們在教導學生時,便是教導和學習圣人們為人處事的道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易經講:“在幼兒時期就教孩子們學習和培養圣人的浩然正氣,這就是在做培養未來圣人的圣功偉德呀!”

即是在訓練和教育孩童時,要求那些學子們不但要學習圣人們的崇高品德,并且還要樹立宏偉大志:使自己踐行實證成為圣人為到達的目標!

而那些參加培訓學習者,難道不可以用效法圣人的方式來勉勵自己么?!

可惜自從孔子的教育受到阻礙,取而代之的是佛道教興盛。自從佛道教亂傳,導致歪理邪說之瘋起。

老子說:“修己之身,其德乃真。”這句話的意思是修煉至身體康健,那個承載大道的德才是真實不虛的存在。

圖片發自簡書App

舍棄那個極其難得的暇滿人身去談修行,最終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的虛假慰籍!

試觀今天求仙求佛的人,往往采取規避和杜絕塵世間的人和事纏繞,以出家逃世的方式來修行。

他們認為身體、家庭、妻兒老小,以及人情世故等等都是累贅,都是讓其成仙成佛的障礙。必須斷絕且逃避塵世才能做到。

那些人不知仙佛之道,離不開身與心。如果能夠做到正心修身。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則有家庭可以居住;有夫妻天作之合;有人情世故紅塵磨礪。因此在家修行,同樣可以成圣成仙成佛。

為什么一定要放棄這些便利的修行條件,而一定要走那不甚方便的遁世修行之路呢?!

白鬢老人說:
? ?
說出家可以成仙成佛,人們都相信;說在家可以成仙成佛的,人們卻是不信。這是為什么呢?
? ?
都是因為沒有真正明白這個【道】,沒有真正窮究這個【理】呀!
? ?
這些人也不仔細想想,成仙成佛非得一定要出家方可?
? ?
這些人也不細細思量,難道【圣人】也必須用出家方式才能成么?
? ?
為何世間人執著名相如此之深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覚明居士:

一個教字義理深,承前啟后凡圣功;

天生稟賦人皆有,返還自身唯教擁;

古之師教蒙童訓,十方圣賢薦心胸;

學圣煉仙釋禪境,教授訓導培育工;

修身養性原一體,舍身言修理未通;

理若通達隨緣處,感應道交名相空;

圣人代言大道曉,隱顯市朝德道恭;

在家出家無二別,無上菩提直取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附韓愈【師 說】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告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圣人,其也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古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庚。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賢不及孔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之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比,如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教師。教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有疑惑而不從師學習,那他對于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悟道明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悟道明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且把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里計較他出生比我早還是晚呢?

所以,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還是年少,凡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教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布已經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哪!

古代的圣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而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許多人,他們跟圣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

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于他們自己呢,卻恥于讓老師教他們,這真是糊涂啊!

那些教育孩子學習的老師,只是教孩子們讀書識字來熟悉書中的句子,并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

文句尚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呢。

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而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別人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

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人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么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老師,那是很讓人丟臉的事,那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了。”

唉呀!從師學習【道理】的根本原因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并列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是沒有固定的老師的,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聘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品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

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非要比學生強,悟道明理有先有后,技能學業也各有專門的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詩》、《書》等六經經文及解釋經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習過,又不被恥學于師的習俗所約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實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道理,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覚明近日再度詳閱細品一千多年前老師韓愈【師說】一文,竟欣欣然樂在其中矣!


無戒21天寫作訓練營 RULAI333 覚明

2017年8月28日於美茵茨靜心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好奇心被我們列為三心(好奇心、同理心、寬容心)之首,它是我們獲取新知的源頭,而知識是我們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基礎。 ...
    金石明鏡閱讀 2,725評論 0 4
  • 第九課 師說 韓愈筆下的文章被譽為“文起八代之衰”,更有人說,如果你要想學寫文章,學透一本《昌黎先生集》即可。韓愈...
    田源ty閱讀 424評論 0 1
  •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對古詩文背誦的篇目由過去的64篇,增加到74篇。愛賢精心整理了此74篇奉獻給廣大考生,希望對...
    龍愛賢閱讀 7,881評論 0 1
  • 父母賦予我們生存的使命,但真正屬于自己的使命又是什么呢? 有的人從一出生就被父母安排好了人生路,而有的人卻連父母...
    聶凡閱讀 724評論 0 1
  • 昨天又是三八婦女節,又是一個屬于女性的節日 好像我覺得大多數節日的性別都是屬于女性的 所以下面將針對這一社會情況,...
    洋蔥羽毛閱讀 822評論 0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