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文/文
因為杭州城市化經營的需要,城市舊廠址改建,2016年10月17日,原杭州罐頭食品廠、如今的娃哈哈公司秋濤生產基地的大門將要被拆除,這個消息通過“娃哈哈家園”微信號發布后,激起了我們這批當年在這里實習過的大學生們的青春記憶,于是在周末的時候集體來這里留影緬懷。

1992年,我們作為正在騰飛的娃哈哈公司(小魚吃大魚的公司)向全國招聘的第二批大學生,也是最多一批的大學生,被老板宗慶后安排在娃哈哈最早的辦公樓——杭州上城區清泰街160號本部的三樓集體宿舍居住。三四個人一間房,還是上下鋪,頗像大學集體宿舍。
一起分配到娃哈哈的大學生大多是在7月份報到,我是后來才去應聘的,宗慶后老板親自面試,和我談了幾句話就讓總經辦的人去落實,這讓找了幾個月工作、正焦頭爛額的我喜不自勝。十一節后正式報到,比住在一起的小伙伴們晚了好幾個月,那時他們都已經在秋濤支路一弄6號的娃哈哈廠區實習了。
放下行李,我也成了車間實習的一員。從清泰街騎車往清江路,沿秋濤路騎行,記得經過當時的國營杭州味精廠,然后拐彎進入秋濤支路,五豐冷食廠在一弄3號,對面就是罐頭廠了。我們都習慣叫秋濤路廠區為罐頭廠,因為杭州罐頭廠作為國營虧損企業,1991年剛被娃哈哈以8000萬元資金收購兼并,當時作為“小魚吃大魚”的典型事例還被媒體廣泛報道。
90年代娃哈哈的明星產品還是娃哈哈營養液和娃哈哈果奶,罐頭廠車間也被改造成了營養液車間、果奶車間、割瓶車間、包裝車間等。
同年進去的小伙伴在車間里呆了半年之久,和工人們一樣三班倒工作。我因為去得晚,也就工作了幾個月,印象沒有他們深刻。不過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果奶車間,果奶是有配方的,帶我們的師傅們把一袋袋的原料按比例倒在大鍋爐里進行攪拌,“甜甜的酸酸的,有營養…味道好”,風靡一時的果奶就這樣冒著熱氣出爐了,被流水線裝入了小瓶子里,再按照6小瓶一組分裝。
我在割瓶車間也呆過,就是裝娃哈哈營養液的那種小瓶子。還有包裝車間,是給營養液貼標簽的……
到了年底,宗老板就安排我們這些下放到車間鍛煉過的大學生們回到清泰街上班,大部分人去了市場部,跟著不同的片區經理跑市場,因為市場開拓是宗老板最重視的。有的做了調度,有的去了質檢部,有的去了公關部。我和一個師哥被安排去了湖北、河南市場,當時叫鄂豫市場,開始了常年出差的日子。
跑了幾年,有些人開始獨當一面,有些人因為業績出色選為片區經理,成了宗老板的銷售紅人。到了現在,我們這批人仍然留在娃哈哈的已經所剩無幾,而這些留守娃哈哈的師兄師姐們,有的依然在市場部,有的依然在做調度,他們都成了娃哈哈的元老,是宗老板的得力干將。他們也可以說是將青春都獻給了娃哈哈。至于我和另外一些人,沒過幾年就“叛逃”娃哈哈,到外面尋覓自己的天地去了。








10月15日下午,我和同一年進娃哈哈、當年住三樓宿舍對門、現在依然就職娃哈哈的聰聰等人,一撥又一撥地去了秋濤路廠區,地鐵婺江路站下來就是。原來的秋濤支路消失了,直接成了秋濤路,旁邊就是原近江村,近江美食城。保安小哥說這幾天陸陸續續有很多人前來拍照留念,記得上次我到近江電影院看電影,無意中撞見這里,想要進廠區,還是被保安給攔住的,這次居然大搖大擺就進去了。
廠區沒有鐵門,黃色的墻面斑駁陸離,很有年代感。大門前劃著一條醒目的黃線“下車線”,隨時有貨車進出。
自從娃哈哈推出桶裝水,這里多年前已經改為桶裝水廠,營養液、果奶車間也早已經搬到了下沙基地。營養液早已經不生產了,娃哈哈果奶也更新換代,推陳出新,最新品叫樂酸乳。
進門后,第一幢紅顏色的大樓是當年的食堂,現在依然是食堂。
旁邊的一幢,有著黃綠相間的門框,是原來娃哈哈人事部等部門辦公的地方……三樓是當年編企業報《娃哈哈集團報》的地方,在這幢樓的最高層。人事部是比較繁忙的部門,我們辦理報到和離職都是在這里,猶記得娃哈哈當時給每個人發了一輛一千元左右的中華牌變速自行車,后來辭職后,需要把自行車還到人事部,我還有些戀戀不舍。
再過去一幢樓,當年我們都在這里削馬蹄,大冬天的,手都凍得通紅通紅。因為出口馬蹄罐頭非常受歡迎,所以冬天削馬蹄(清水荸薺)成了這里的一景。現在這幢樓早已經變成了冷庫。
再往里面走,大部分都是娃哈哈桶裝水車間和倉庫,到處都是摞得高高的大桶水。斑駁的水泥墻,橫在半空的粗粗的管道,見證著工業文明走過的歷史。
聰聰不會騎自行車,當時上晚班后和同宿舍的小星星走路回清泰街,清泰街管傳達室的大伯還吩咐三樓的男同事負責護送。質檢部的小星星前幾年也已經離開了娃哈哈………………。
三樓的十多個單身的青年男女里,很快就有一對分離出去,成了三樓的第一對情侶。接著我們這群人里年紀最大的聰聰,也經人介紹,和分配到國營杭州肉聯廠的一位大學生談起了戀愛。聰聰的那位,現在依然是和肉打交道,在賣藏品種香豬。
我的師哥,我們戲稱是唇紅齒白的寶玉,喜歡和女孩子打交道,整天混在女人堆里。追了好幾個漂亮的女孩子都無果,后來和一位比我們晚進公司好幾年的調度小妹妹結了婚。
我同宿舍劉姓的女孩,和隔壁的劉姓男孩,一開始以兄妹相稱,我們也誤以為是真兄妹。任小姐喜歡劉姓男孩,兩人談了段時間,結果劉姓女孩大吃干醋,任小姐才恍然大悟自己成了第三者,于是退出,后來和另一位跑四川的師弟成了夫妻。而這對劉姓兄妹成了夫妻,但最后還是分手收場,令人唏噓。
三樓促成了好幾對姻緣,有些是離開娃哈哈后走到了一起,奇妙,故事。
聽說,娃哈哈秋濤廠區在未來不久要改建成公租房,這片歷史悠久的廠區也終究會消失不見。
是為記,紀念我們這群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人的一代大學畢業生曾經揮灑過青春和汗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