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與一個朋友喝茶,朋友說:暑假到了,他準備讓他13歲小孩與一個朋友的同齡的孩子,在沒有家人和朋友的陪同和照顧下去北京兩個人一起體驗生活,體驗一個禮拜。
我說:“這個想法很好。”? 他說他也覺得很好,孩子自己也接受了,但是身邊還是有很多反對的聲音,特別是孩子的奶奶,她極不贊成,認為孩子還小,這樣做,不安全。身邊的朋友也是這樣勸我,說還是等孩子大幾歲,再去吧。這樣會更安全一些。
朋友問我怎么看?
我說:你現(xiàn)在實施這個計劃確實有很大挑戰(zhàn)性。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于家長,特別是如果孩子平時比較少出遠門,這樣做確實不輕松,因為這里面的核心的核心其實就是孩子的安全問題。換句話說,既能讓他獨立去體驗生活,同時又能很好地保障他的安全。那么,這個應該就是我們要的目標了。
如果厘清了這個目標,那接下來的事情就應該是去找方法,確定時間,地點,行程,及預防措施,而最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行動,行動最重要的就是確定行動的標準和時間,所以,這個計劃實施當中,有兩樣東西是很關鍵的:第一個,是你想要的成果是什么?你有沒有一個相關的,明確的要求和標準。第二個是你如何去檢查你的成果。換句話說,你將如何去督查他,通過督查去保障他的安全,同時保障你的成果。 如果這些在你的計劃實施前都能很好的落地,那么,我覺得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就已經(jīng)接近完成一半了。要知道,孩子的安全問題。不是靠擔心和回避去解決的。而是要靠方法和措施去保障的。當然,比方法和措施更重要的是相信。
關于相信,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剛剛大學畢業(yè),找到了一份銷售的工作,工作了一段時間,沒有什么成績。因此很苦惱,經(jīng)理就問他。“為什么你這個月的業(yè)績這么差?”? 他嘆了嘆氣說:“我剛剛從學校畢業(yè),初次來到這里工作,人生地不熟,身邊沒有什么朋友。”? ? 經(jīng)理聽了,就招手叫他來到了辦公室的窗戶邊,指著樓下來來往往的人群說:“剛才,你說你沒有什么朋友,你看,下面這些不都是你的朋友嗎?”? 他聽了很詫異,苦笑著說:“老大,這些人,我可是一個都不認識啊,怎么會是我的朋友呢?”? ? 經(jīng)理笑著說:“是啊,這些都是你以前不認識的,而正在等著你去認識的朋友啊。”? 聽了經(jīng)理話之后,他恍然大悟。沒多久,他的業(yè)績就做到了部門的第一名。一年后,他的業(yè)績做到了公司的第一名。
朋友聽完我講的這個故事說:“我知道了,就像我們大部分朋友都是由陌生人變成的一樣,我們的安全其實是從不安全開始的。
我點了點頭,然后給他豎起了一個大拇指說:“幾個月以前,我們兩個不也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嗎?
朋友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