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壓歲錢即將提上日程,對孩子的財商教育,你怎么看?

前些天聽積極講師課程,有位趙老師曾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她小時候調皮搗蛋的故事。有一次因為嘴饞,偷偷從爺爺的兜里掏錢去買糖葫蘆,爾后忐忑不安地等待爺爺批評和懲罰,結果呢,因禍得福,爺爺沒有批評,更沒有懲罰,反而從此開始給她零花錢了。爺爺的理由是“你到了擁有零花錢的年紀了。”

這讓我想起了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問題。說起智商、情商,我們非常熟悉,智商反映人作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會人的社會生存能力;那財商又是什么呢?

有中國財商教育第一人、中國的“富爸爸”之稱的湯小明先生曾這樣定義:財商就是指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財商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它基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財富及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即價值觀);二是駕馭財富、正確應用財富及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孩子正確認識金錢和使用金錢的能力。

網上經常爆料孩子隨意揮霍金錢的問題。據說北京一男孩,請同學吃飯一次花掉了幾千塊,一頓飯錢抵上了家里買菜消費的數倍之多;更有甚者,許昌一個10歲的小男孩用他去世爸爸的5萬喪葬費打賞女主播。說近一點的,咱自己身邊的孩子們,是怎樣使用壓歲錢的,就是一個明顯的問題。

這都是孩子缺乏財商的表現,不懂得金錢來自何處,應該用在何方。

那怎樣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呢?不妨試試以下小妙招。

一.學習猶太人,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了。

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開始讓孩子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知道錢可以用來買東西,也知道錢多錢少。

在4歲時,就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無法把商品買光,必須做出選擇,比如在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孩子看見來什么都想要,父母要想辦法拒絕,跟孩子講明,世界上好東西很多,不可能都買回家的道理。

在我們的日常中,是基本不會和小孩子談論金錢的,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談錢是庸俗的,更何況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國人的意識中,孩子沒有獨立工作甚至沒有結婚之前,金錢都是不能獨立的。

二.尊重孩子是有思想有意識的獨立個體,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正確態度。

你是否見過這樣的情景:自己家的零食堆積如山,孩子還是哭鬧往超市跑;給大寶二寶購置了不同的衣物,結果,大寶相中了二寶的,二寶喜歡大寶的。

之所以常有這類事情發生,是因為我們忽略掉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做家長的我們常犯一個錯誤——包辦代替。

在我們的意識里,孩子是從屬于父母家人等成年人的。從孩子出生起,孩子的吃喝拉撒,家長全是憑著自己的意志給其準備的一應俱全。隨著孩子長大,從嬰幼兒長成求學少年了,我們家長照舊操心不敗,學習用品、零食玩具、衣物等等,事無巨細,基本全在包辦。

這種忽略,在孩子的意識里植入了有父母就有一切的意識,不理解父母掙錢的辛苦和過程,導致了孩子花錢沒計劃,沖動消費的錯誤行為。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應該讓他們了解家庭收入狀況,父母工資的來歷,讓孩子作為家庭成員的一個獨立個體,參與家庭的收支計劃的制定。在實際生活的歷練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給予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做金錢的主人。

文章開頭中提到的趙老師的爺爺,就是一個智慧的老人。當他得知孫女因為想吃糖葫蘆,才偷拿他兜里錢的時候,用發放零花錢的方式代替了批評懲罰,維護了孩子的自尊。

給予孩子零花錢,讓孩子能得到自己心儀的物品,在小伙伴面前維護孩子的自尊的同時,還應教給孩子理財的概念,讓孩子計劃如何實現目標。比如他需要什么東西,首先弄清楚這件東西值多少錢,要想得到它,必須學會儲蓄。

在孩子自己打理零花錢的過程中,懂得了珍惜和合理利用,同時能享受到自己做金錢主人的快樂。

有人說,現代人對孩子的教育,第一是愛的教育,第二就是財商教育。希望我們走出傳統認知,正確對待孩子的財商教育,從日常生活入手,從小開始,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金錢的態度。

財商的重要性,與金錢管理能力有關,更與三觀教育有關。重視財商,提高情商,適應社會,是家長們都要思考的課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