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我能出人頭地,為家庭,為家人爭光添彩。
我的父親一心希望我多交際,做人別太老實,有機會就往上爬,還總說這是對我好。我對這一切實在是不敢茍同,甚至有些反感。我不否認這其中確實有一些有利于我發展的積極因素,但是更多的大概還是他個人的考慮,他希望通過我來實現他在外人面前揚眉吐氣的目的。我理解父親,但是他似乎并不了解他的兒子。事實證明,我是爛泥扶不上墻,無論他多么諄諄教誨,殷殷期望,我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違拗他。因此,父親心里很不得意。
父親的愿望,也成了我的一個心結。
如今,我天天苦口婆心教導學生好好讀書和寫作,還總說這是對他們好,而他們總不情愿,不是消極應付,就是公然反抗。我的心里也是很苦惱。
有時候我就想,我苦苦教孩子們的東西,難道也是像我父親要求我的那些東西嗎?我苦心孤詣傳授學生我所希望的東西,其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自私的成分呢?我不能否認。就像我父親的愿望一樣,我的愿望也不純粹。因為,在學生們那兒,我所教的那些東西,并不是他們都喜歡的,也不一定就是對他們都有益的。所以,當學生們有意無意反抗我的時候,我似乎理解了他們。
世界上的事情,真是說不清楚。雖然到現在為止,我的學生們基本上養成了讀書寫作的習慣,可那是我每天跟在身后督促檢查的結果,誰知道這種情況能保持多久呢?以前的許多學生,現在又有幾個堅持讀書寫作呢?他們那時候也在我的要求,甚至是逼迫下做著這些事,而且當時也有許多做得很好的。可是現在都已經遙遠的記憶了。
跟一些已經上了大學,或者已經走上社會的學生聊天,我把他們從前的日記或者作文給他們看,他們一方面感到驚訝,另一方面便是感慨,感慨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讀過書寫過字了。我也在心里感慨:當年我竭盡所能教他們做的那些東西,對他們現在到底有沒有一點有益的影響呢?
父親的愿望,我的愿望,實際上都是不容易實現的,因為我們都在試圖改變別人,而這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往往是費力不討好,弄到最后只會兩敗俱傷。
如果因材施教、順性而為會怎么樣呢?比如,我的父親別把他的愿望寄托到我的身上,而是問問我有什么愿望,然后幫助我實現愿望。這樣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呢?我想,應該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