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 |拒絕低水平的勤奮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于人與豬之間的差別,因為思考——史鐵生

互聯網時代是個好的時代,讓我們知道想知道的任何事物,只要我們努力,通過各種手段可以盡快的知道。在過去與遠古時代并非如此,過去詩歌與記載為什么短小精湛,因為長篇大論占用材質,比如竹簡材質,不僅占用材質,還不利于運輸。因此我們享受了互聯網時代。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互聯網時代也是個讓人焦慮的時代,太多的一夜爆紅大V,如咪蒙的吐槽文章隨便一篇都是10W+爆文;又如營銷達人李叫獸幾年前就寫營銷爆文點擊10W+;又如90后公眾號運營達人坤龍老師月薪幾千到月入幾十W只用幾個月;再如秋葉大叔PPT知識達人等等。

我們羨慕一個人,往往是因為我們與之差距較大,對他心生羨慕、仰視;我們嫉妒一個人,往往是因為我們感覺與之差距并不大。個人感覺彼此差距不大,你卻如此有名望與成就,既然你能做到,那我也能做到,我并不你差太多,你能成功,我也能也可以,而且越快越好。

正是這種普眾思想,滿天遍地的各種網絡課堂布滿全網,幫助你快速掌握某項技能,快速成功。

各種每天帶你讀書5分鐘、每天帶你運動、每天帶你行動打卡群;

更有甚者21天寫作群,22天行動群,30天小說營;

各種小灶群、改變人生飯團、如何快速成為牛人速成班等;

各種心靈雞湯,外加各種靈丹妙藥保你成功。

我也是普通大眾人群一份子,他們能有一些成績,我也不會差到哪里!(此時好自信哦!)

2017年可謂是我的學習元年,21天寫作群、小灶群、飯團、喜馬拉雅訂閱、得到訂閱(朋友訂閱可分享)看到能改變自己,能更快走向強大的知識營,都不能錯過。每天給自己灌滿心靈雞湯。(干杯雞湯)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我卻時常安慰自己,我是大器晚成之人。

真可是,讓一個人滅亡,先讓其瘋狂!瘋狂的學習,一度認為只要時機對了,豬也能飛上樹!


2

無知者無畏,向人訴說4月我堅持21天寫作了,別說,是真的寫了,但不全是坐著寫的(寫作不就是坐著寫嗎)也有用手機站著寫的。寫了21天,彈盡糧絕了,肚子里本來沒有墨水,硬生生的擠出來好多,都干枯了,咋辦?那就看書吧。

看書,孤獨寂寞的事情。需要找人陪伴一起同行,我就在一個群里拉了20多位小伙伴就一起100天承諾看33本書,書是真的看了,還多看了幾本。結束時,我問大家有啥改變沒,一位書友回答,現在碼字不便秘了,別說,我也有這種感覺。期間我讀了35本,每天約10W字,350000字的文章,我1%的概率留下,我確實現在碼字順暢多了。

4月開始,我每月都會給自己寫總結,我發現每次總結都是對自己的剖析,再次月都會有一些好的轉變,這種以月為復數增長的比例效果微乎其微。我在思考WHY?

我聽了那多課程,我的碼字水平未改善,WHY?

看了書不算少,學的課程也很多,卻沒有打到自己想要的效果,WHY?

WHY?WHY?WHY?多次問自己這是為啥,一切向內找原因。

我開始思考,是不夠努力,不!我自然算是個自律的人。

寫作有認真去寫,購買的付費節目有認真去聽,也有認真做筆記。2017年我讀過得書都有認真做筆記,甚至有些書去可以背誦,比如《道德經》,但是我沒有記住多少,記住忘記了,忘記在去記憶。

不努力嗎!努力!那只能說明我的努力只是低水平的勤奮。真是聽了無數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生活。我并沒有把我看到的東西,學到的轉化為我自己的知識

知識這個詞語如何解釋,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現在定義的,只有能夠改變我的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如我看過一篇文章與看過一本書都只是點頭而過,然后生活照舊,那么這文章和書與其他別的文章一樣,對我只能算是信息,只有看過文章,了解觀點,受到啟發,改進了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這個信息才是知識。

每次我看自己的總結即反思,我才發現自己需要哪些改進,才去思考自己的做事方式與各種維度如何改變自己。

3

每月的總結反思,能讓我下月更好的優于以前,那么我為何不把每月的總結與反思,改為每日的反思與自省。曾國藩在為官不順暢時,折回了湖南老家,便開始每日自省,當他再次返回朝廷做事時,全朝文武大臣都對他刮目相看,在《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里詳細的記載他每日反思的文獻。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多次溫故,都可為人師,那我需啟動自省模式。

心態:一切以慢為快,切莫著急。

在此后的日子里,先抄襲《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要求一一對比,進行反思。并根據自己的情況增加為八個習慣。

每日反思之八個習慣

1.積極處世——我們有選擇的自由。越是在逆境的時候越需要積極,只有了解事實才有真正的積極。

2.先有目標后有行動——以終為始,要讓自己看到目標實現的樣子,要談論目標最終的樣子。

3 要事第一——保持思考想要取得的目標才能知道什么重要,學會拒絕才有時間做要事,拖延或者委托不重要的事情。

4.雙贏思維——只有坦誠,才能建立雙贏的基礎——信任,不被自己的觀點和直覺反應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對方。雙贏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溝通事實、描述愿景、共同為目標努力。

5.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自己先有空杯心態,懸掛假設,才能增進理解。

6.協作增效——第三種選擇,讓別人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共同找到解決方案。

7.不斷更新——“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新的方法訓練自己、培養團隊。

8.請教達人,知識遷移——舉一反三,就是學習、記錄、思考、實踐、反思、總結、鏈接、實踐的過程。

用印象筆記每天對照去做,提升自己的思考。這正是人與豬之間的差別。


PS: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 下午還看書提到安全空間,寫的文章雙份保存,我自認是做IT行業的無需這個,我1個半小時碼字2500,在簡書更新未保存,我竟然一個字都找不到了。上帝,我想罵人?。?/p>

2 昨天晚上,今天上午都在參加桐姐的暑假班結業課程,

講真,我要是她,我就不學那么多課程,桐姐每天都樂滋滋的去上課,

有時感覺,能做她媽咪我好幸運,

英語考試前一天,自己對著光碟,認真復習每個單詞,我都不是如此用心的人,

今天去學校與老師商討給她英語跳級了,她英語比同齡人高2個年紀,每個人的成果都是自己努力換來的。

做這樣孩子的媽咪,我需要保持強有力的學習能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