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事
我不知道別人怎么判斷網絡信息的真實性。至于我,一看信息源:誰推到我眼前的?誰發布的?二靠自我推理:結合信息源和信息本身以及個人經驗對信息進行推理。
這件事情昨天晚上我就看到了,剛開始我連點開看的興趣都沒有。幾個小時后,到看到第三個人轉發的時候勾起了我的興趣。因為這三個人據我的了解,性別,年齡段,身份,以往朋友圈發的內容,都沒有任何交集。我就奇怪了,什么東西啊,讓完全沒共同點的人有了交集?
于是我點進去看了。通篇洋洋灑灑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字,但我總結一下只有兩個字:煽情。還看到有數萬人贊賞。就默默嘆息了一下,又有在吃人血饅頭啊。然后就關掉了。上午又看到劇情有了反轉,反轉的這一面也挺有趣。
消費苦難,蘸著人血吃饅頭的事情發生的還少嗎?我印象里,從我接觸網絡以后,每年都會從網上看到這些事。但總有人動動手指就幫別人多做了一個饅頭。太陽底下無新事,卻永遠有新人。他們也許想著,動動手指就能獻愛心幫到別人,多好啊,只要每個人都動動手指,那人間就充滿了愛!但在我看來,既然是舉手之勞,那就像舉手之勞那樣不值一提。中國有句老話:物以稀為貴。
傳謠又辟謠,真相反轉又反轉,也上演過很多次了。走國為啥出不了好電影?都說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現實卻是藝術沒辦法超越這生活了。我們的生活啊,有走國特色的魔幻現實主義生活,就是比電影精彩。大家都是演員。
再講個故事
戰爭時期,一些販私鹽的女人去火車站搭軍方的便車,戰士們讓其中一些年輕漂亮的上了車,另一些沒有。最后有一個抱著襁褓的女人,以懷中嬰兒的名義求戰士們讓她上車,戰士們就同意了。戰士們在晚上輪番凌辱那些販私鹽的女人,而那個抱著襁褓女人沒有受到任何騷擾。第二天早上,一個士兵走到那個女人面前說,您的孩子真乖啊,不吃奶也不哭不鬧。然后一把掀開了襁褓,看到里面是一袋子鹽。戰士們是出于對“母親”的尊敬和信任才讓她上了車。還對她百般照顧,沒有任何騷擾,而其他私鹽販子卻受盡凌辱。戰士們將她趕下車,然后開了槍。
這個故事出自俄國作家巴別爾的短篇小說《鹽》,巴別爾是個能超越生活的優秀作家,他寫得比羅一笑這件事深刻多了。其他的就不贅述了,只說和這事有關的。
人類的任何時代,都是某種形式上的“戰爭時期”。資源永遠滿足不了欲望,只能不斷你爭我搶。職場如戰場,商場如戰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些話說出來大家都懂是什么意思。這樣說顯得人類很卑劣,但人類是個非常龐大的群體,人性又是非常之復雜(復雜是個中性詞
人類的高貴之處就是,在如同戰爭的搶奪中一直會有人保持住人性里高貴的部分,信任和善良。這樣才讓人類不斷從野蠻走向文明。也就是說信任和善良是文明社會的鹽,人性的鹽,不可或缺。所以我想,感覺受到了欺騙的人也不必過于介懷,不再相信什么。你本來擁有高貴的東西,怎么能因為一些低劣的東西就把高貴給扔掉呢?應該做的是盡力再把鹽撒在對的地方。
最后
信任和善良,與鹽和錢一樣都是種資源。在人性里,在生活里,它們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覺得使用它們的順序應該是:自己——身邊的人和志同道合的人——陌生人。所以我現在看到各種對陌生人的募捐信息都不去理會(曾經也被騙過。如果想讓這個世界變得好一點的話,讓自己過得好一點,讓身邊的人和志同道合的人也過得好一點,這個世界也就變好了一點。我覺得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在不管面對多少陰霾的時候,都會對彩虹保持期待。
圖片授權: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