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柳永,是從中學課本的《雨霖鈴》開始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聽老師的解釋,這首詞描寫的是戀人離別依依不舍的場景,那時候只知道這首詞寫得很悲傷,卻難以理解其中蘊含的復雜感情。后來讀了更多書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本《柳永》中也有敘述。這首詞寫于三變辭別帝京,南游江南之際,眾人到汴河邊臨津渡口為他送行,他對蟲娘的癡情別怨盡賦詞中,“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對望的情人,胸中似有千言萬語,一時間又不知從何說起,凝結在喉,只能默默的看著情人離去,歌一首《雨霖鈴》寄托一片癡情。將再普通不過的離別送行的場面刻畫地如此情真意切。
? ? 再看《望海潮》,柳永屢試不第再加上遙思故里,便在回家途中取道江南,游玩一番,可見柳永即使在人生逆境中,依然保持著自由放縱的本性,這在自詡清高,儒雅為用的讀書人群體中是難能可貴的。且說這柳永一日游玩到杭州,將游覽西湖,遠觀錢塘海潮的感受賦于新詞《望海潮》交給曾經的紅顏知己楚楚姑娘傳唱。“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歸來鳳池夸”寫盡了人間天堂杭州的繁華似錦,風華絕代。后來吾亦盤桓杭城,卻已是時過境遷,滄海桑田,西湖還是西湖,卻沒有震撼之感,游人的 摩肩接踵替代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精心修葺的橋梁和建筑替代了“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總歸是難有柳七當年游玩蘇杭的感受了。
? ? 此為柳七的才,再說柳七的情。柳七自由放縱,四處留情,除了讀書博功名,便是流連于勾欄瓦肆、歌樓酒館,與其中青樓名妓打成一片。情到之處便為其填詞,這些詞被汴京的歌妓名伶廣為傳唱,以至于“凡有飲水處,即能歌柳詞”。在眾歌女之中,以柳七和蟲娘的癡情纏綿最為有名,當初柳七初來乍到,流連于青樓教坊,便在此之間結識了心性溫柔,品流詳雅的蟲娘,從此便與蟲娘長相廝混,互訴衷腸。柳七幾度想為蟲娘贖身,但困居京城,已無多余銀兩。后來又己經世故,終未能遂愿。再后來蟲娘存夠了錢,贖了身,卻已人老珠黃,風華不在了。心灰意冷的她削發為尼常伴青燈了,這段情終究以離散作為結局。
???? 柳永的悲,在于其放縱任性,在儒雅之風盛行,崇尚“溫良恭儉讓”的儒家思想的年代,不知令行禁止,約束自身,卻又一心求取功名,施展抱負,才有了“奉旨填詞柳三變”的自娛之名。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杰”,柳永顯然不是個現實主義者,而是個唯心主義者,他并沒有對時勢做判斷,而是憑借自己喜好辦事,這是其悲之處。然而正是他的任性放縱,才有了他的至情至性,這在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是難能可貴的。另外,柳七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面對“老來嫁做商人婦”的紅塵女子并沒有鄙夷之色,而是穿梭其間,對自己喜愛的女子寵愛有加,才有了蟲娘這位紅顏知己以及他們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柳永的詞成就了他也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