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作文修改課的有益嘗試

重慶市璧山來鳳中學校 王文龍

高中學生厭煩寫作文,高中語文老師厭煩講評作文。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何引領學生愛寫作,成了高中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試著從修改學生作文的角度,探尋一條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領學生快樂寫作的途徑。即:將學生寫的一篇征文,印發給學生,并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和學生一道討論、分析、評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介紹寫作背景

重慶市100個環保創模故事征文大賽開始了。我找了兩名同學,宣布了征文大賽的要求,給他們選定了寫作的對象——學校的老花匠王書恩,明確了寫作要求:寫成故事,要有細節,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虛構;主旨,表現老花匠默默無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精神。之后,兩名同學設計好采訪的問題,在學校文化廣場對老花匠作了詳細的采訪,收集好了第一手寫作素材。據兩位同學講,她們還親自到了老花匠的住處,進行了實地考察,為寫老花匠蘊育了感情。

二、初步成文

兩位同學利用周末的時間,打好草稿。我建議,取長補短,將兩篇作文的精彩處融合,一名同學執筆,將故事完整的寫出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文稿:

堅守心中的那份情

(高2013級14班何明渝韓沅伶)

①王師傅在我們學校做花工已經九年了,做起活來得心應手。他是“導演”,讓每朵花兒演繹著各自的人生,我們是他的觀眾,喜歡這些花,卻不曾了解他這個人。

②有一天,兩個花匠,一老一小的整理著那片園地,草地上零星的長著幾棵景觀樹,以前修過的摸樣已經看不清了,雜亂的向四周吐著新枝,在微風中輕輕地招手。老花匠提了一桶水,拿了張帕子和一些工具。小花匠戴著長手套,拴著圍裙,穿著長筒靴,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刀。他們約定從兩邊向中間剪,小花匠特地挑了泥土比較堅硬、樹木比較少的一邊,留給老花匠的是稀泥、畸形的樹,上面布滿了灰塵,結滿了蜘蛛網。

③小花匠很滿意自己的選擇,哼著歌兒,東一刀西一刀的剪了起來。老花匠從口袋里掏出一副眼鏡帶上,觀察了這樹的形狀,一刀一刀有節奏的剪著。他黎黑的兩頰深深地陷了進去,一雙深邃的眼睛總是閃爍著慈祥的光芒,滿臉深深的皺紋像極了被風吹后的黃土高原。雖然戴著眼鏡,但他與樹的距離不超過二十厘米。

④太陽降低了熱度,開始向老花匠那邊滑去。小花匠似乎在與時間賽跑,沒過多久,他就剪完了,近看只不過是一些大小不平的坑而已。他跳下花臺,取了手套,拍了拍圍裙上的灰塵,抱怨道:“好多灰呀,學校真是的,也不請清潔工整理一下,真是的……”看著那邊老花匠還慢慢地剪著,就朝他吼了一聲:“喂,我剪完了,先走了。”老人依舊低著頭剪著,沒有理會。小花匠便拿著那副長手套,徑直的走了,遠了,消失(隱沒)在黃昏中。

⑤這已是十一月了,雖然太陽還露了幾次臉,但還是覺得不怎么暖和。灰白的天漸漸的向地上壓,越來越低。寒冷的天氣(一絲冷風吹過),剎時(刪去)感到寒冬的肅殺。老花匠仍舊保持著那個姿勢,彎著腰,慢慢地剪著,剪著。夕陽的余輝拖長了他的身影。走過的那條路上留下了一深一淺的腳印,泛著淺淺的暗黃。老花匠做完的時候,兩旁的路燈早已開了,那光芒并不鋒利(鵝黃色的燈光),卻像是被鈍化了般,柔軟的披在老花匠的背上,或許這樣能夠暖和點兒。他的鞋底積了厚厚的一層泥,碎葉鋪了一地。他緩緩的直起腰,像皮影戲里面的老人一樣,怎么也拉不直。他拿起手中的帕子,一遍又一遍的擦著那布滿灰塵的花臺。桶中清澈的水開始變渾濁了,最后融成了淡淡的黑色。花臺干凈了,在路燈光的照射下,格外的引人注目(亮麗)。

⑥老花匠長長的吐了口氣,慢慢的走了,帶走了塵埃,帶走了一地碎葉。他走進了漆黑的蒼穹,慢慢的,走遠了(與文章的格調不相吻合)。

⑦沒錯,他就是王師傅,一個辛勤工作了九年的園工,一個閃著光芒的老人(一個守望春天的老人)。

⑧他就住在學校里,屋前放了幾盆花。在寒冷的天氣下,卻顯得格外的精神。推開房門,總有幾縷陽光透過窗柱向他射(撲)來,射(撲)在他慈祥的臉上,擱(潤)在他淺淺的酒窩上。四周的墻壁上,掛著一些農活用的工具(農具),角落里堆著一些鏟子,剪刀等。屋子不大,一張床就占了一大塊,床是用稻草鋪成的,上面放著一張棱角已經不清晰的席子,一床不厚的被子(填滿稻草的木床,鋪著一張竹席,一疊薄被),僅此而已。

⑨十一月的寒冷,并不能讓老人改變什么,或許他在等待春天,或許他還在抓著秋天不肯松手。

⑩王師傅愛花,珍惜花的生命。在不起眼的崗位上,始終堅守著心中的那分情,守護著他的愛。

三、誦讀作文,細處推敲,修改詞句

學生誦讀文章,熟悉內容后,很快發現一些問題:

生1:“但他與樹的距離不超過二十厘米”此句寫得過實,沒有文采,不形象生動。可否改為:“像極了微雕師傅作畫”,寫出了老花匠認真的神態,而且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生2:將⑤自然段的“走過的那條路上留下了一深一淺的腳印,泛著淺淺的暗黃”移到⑥自然段的末尾,前面小花匠走了,留下淺的腳印,后來老花匠走了,留下深的足跡,“一淺一深”形成對比,突出老花匠的精神品格。“走進了漆黑的蒼穹,慢慢的,走遠了”一句可否刪去?

師:理由是什么?

生2:“老花匠長長的吐了口氣,慢慢的走了,帶走了塵埃,帶走了一地碎葉”,此句已經表達了老花離開的意思,為什么還要強調老花匠“走進了漆黑的蒼穹,慢慢的,走遠了”,意思重復,且老花匠“走進了漆黑的蒼穹”,與文章的格調不一致。

師:言之有理。(掌聲)

生3:⑧自然段:“總有幾縷陽光透過窗柱向他射來,射在他慈祥的臉上,擱在他淺淺的酒窩上”,句中兩個“射”字用得不夠好,“擱”字也不準確。

師:該怎么改?

同學們七嘴八舌,有改成“照”,有改成“打”等等。

生3:我想改作“撲”。

師:理由是什么?

生3:“撲”字用的是擬人手法,有一種強烈的感情色彩,寫出了陽光的熱情,陽光對老人的格外青睞。

師:好!(熱烈的掌聲)

師:“擱”字怎么修改?

生4:換成“盛”字,陽光像水一樣裝在酒窩里,很形象喲!(發言女生很自豪的樣子。)

師:不錯,比“擱”字準確。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5:我改成“潤”,陽光“潤”在酒窩里。

師:說說你的看法。

生5:“潤”字寫出了陽光的溫潤與柔情,寫出了陽光照在老人的臉上的色彩和質地;“潤”字與酒窩的形狀相當契合。

師生一起叫好,為同學精彩的賞析所折服。

生6:第⑧自然段“床是用稻草鋪成的,上面放著一張棱角已經不清晰的席子,一床不厚的被子”,此句顯得啰嗦,可改為“填滿稻草的木床,鋪著一張竹席,一疊薄被”。

師:理由。

生6:改后的語言簡潔有力,運用的是白貓手法。

師:很有見地,言之鑿鑿。

作文被同學修改的地方還很多,不一一列舉,修改的地方我用斜體標記出來。指定一篇學生寫的文章,讓學生現場修改,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思維活躍,閃爍智慧的光芒,真的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出人意料。

四、品讀作文,宏觀把握,直奔主題

我很佩服兩位作者對教師意圖的執行能力。我事先給她們規定的主題,從行文來看,基本上實現了。課堂上,在修改詞句的基礎上,我有意引導學生朝深處想,提高他們作文立意的能力。

師:這篇文章表現老花匠“默默無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精神品格,主題鮮明、突出,但我以為太普通,沒有新意,沒有深度,同學們再審讀作文,宏觀把握,看能否得到啟示,深刻主人公的形象,深化作文的主題。

生7:第⑨自然段有一個短語“等待春天”,我得到啟示,老花匠一生默默無聞裁枝剪葉,為花澆水施肥,他扮靚了我們的校園,他給我們送來了春天般的美麗。我以為文章的題目可改成“等待春天”。

師:很有意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可以試著朝這個思路探索下去,一定會有豐碩的收獲。

生8:老花匠起早貪黑,忙這忙那,他圖的是什么,他心里的想法究竟是什么,我看他是在“期待春天”,題目應當是“期待春天”。

師:言之有理。

生9:老花匠給我們帶來了美麗,何不取題為“春天的美麗”。

師:同學們對春天真是情有獨鐘啊,個個題目都帶春天,看來這篇作文題目缺春天二字可不行。

生10:我也注意到了學校的這位老花匠,天很晚了,他仍然立在花木叢中,他用自己畢生的心血澆灌那片花花草草;不管是天晴下雨,還是狂風飛雪,他仍然立在花木叢中,他用畢生的精力守望春天的美麗。我以為作文的題目可以改為“守望春天的老人”。

師:很有創見、新意、智慧。老花匠的形象更加生動、深刻而豐滿,熠熠生輝;文章的品格得到提升,主題得到升華,文章的境界方顯深邃、浩淼而博大。

五、課堂啟示

(一)、針對學生身邊熟悉的人(事、物),開展調查研究,收集第一手寫作素材,寫出學生想寫而未寫的文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二)、讓學生反復閱讀(誦讀、品讀等)作文,熟悉作文內容,這是學生點評作文的前提條件。(三)、引導學生思考,先從局部著手,仔細玩味,推敲字詞,辨優劣;再從宏觀把握,從開頭到結尾,從題目到主題,循循善誘,層層深入,水到渠成。(四)、方法的點撥。修改詞句,采用替換法,并從詞句優劣、感情色彩、修辭手法方面辨析;深化主題,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透過現象看本質,層層深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五)、教師要學會傾聽,發現學生語言表達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呵護學生探索知識奧秘的熱情。

附修改后的作文:

守望春天的老人

重慶市璧山來鳳中學校高2013級14班何明渝,韓沅伶

王師傅在我們學校做花工已經九年了,做起活來得心應手。他是“導演”,讓每朵花兒演繹著各自的人生,我們是他的觀眾,喜歡這些花,卻不曾了解他這個人。

有一天,兩個花匠,一老一小的整理著那片園地,草地上零星的長著幾棵景觀樹,以前修過的模樣已經看不清了,雜亂的向四周吐著新枝,在微風中輕輕地招手。老花匠提了一桶水,拿了張帕子和一些工具。小花匠戴著長手套,拴著圍裙,穿著長筒靴,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刀。他們約定從兩邊向中間修剪,小花匠特地挑了泥土比較堅硬、樹木比較少的一邊,留給老花匠的是稀泥、畸形的樹,上面布滿了灰塵,結滿了蜘蛛網。

小花匠很滿意自己的選擇,哼著歌兒,東一刀西一刀的剪了起來。老花匠黎黑的兩頰深深地陷了進去,一雙深邃的眼睛總是閃爍著慈祥的光芒,滿臉深深的皺紋像極了被風吹后的黃土高原。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副眼鏡帶上,觀察樹的形狀,一刀一刀有節奏的剪著,像極了微雕師傅作畫。

太陽降低了熱度,開始向老花匠那邊滑去。小花匠似乎在與時間賽跑,沒過多久,他就剪完了,近看只不過是一些大小不平的坑而已。他跳下花臺,取了手套,拍了拍圍裙上的灰塵,抱怨道:“好多灰呀,學校真是的,也不請清潔工整理一下,真是的……”看著那邊老花匠還慢慢地剪著,就朝他吼了一聲:“喂,我剪完了,先走了。”老人依舊低著頭剪著,沒有理會。小花匠便拿著那副長手套,徑直的走了,遠了,隱沒在黃昏中。

這已是十一月了,雖然太陽還露了幾次臉,但還是覺得不怎么暖和。灰白的天幕漸漸的向地上壓來,越來越低。一絲冷風吹過,感受到寒冬的肅殺。老花匠仍舊保持著那個姿勢,彎著腰,慢慢地剪著,剪著。夕陽的余輝拖長了他的身影。老花匠做完的時候,兩旁的路燈早已開了,鵝黃色的燈光像是被鈍化了般,柔軟的披在老花匠的背上,或許這樣能夠暖和點兒。他的鞋底積了厚厚的一層泥,碎葉鋪了一地。他緩緩的直起腰,像皮影戲里面的老人一樣,怎么也拉不直。他拿起手中的帕子,一遍又一遍的擦著那布滿灰塵的花臺。桶中清澈的水變得渾濁,最后融成了淡淡的黑色。花臺干凈了,在路燈光的照射下,格外的亮麗。

老花匠長長的吐了口氣,慢慢的走了,帶走了塵埃,帶走了一地碎葉。熟悉的小路留下一深一淺的腳印,泛著淺淺的暗黃。

沒錯,他就是王師傅,一個辛勤工作了九年的老園丁,一個守望春天的老人。

他就住在學校里,屋前放了幾盆花。在寒冷的天氣下,卻顯得格外的精神。推開房門,總有幾縷陽光透過窗柱向他撲來,撲在他慈祥的臉上,潤在他淺淺的酒窩里。四周的墻壁上,掛著一些農具,角落里堆著一些鏟子、剪刀等。屋子不大,一張床就占了一大塊,填滿稻草的木床,鋪著一張竹席,一疊薄被,僅此而已。

寒冬,王師傅的小屋卻格外的溫暖,他坐在橘黃的光里,安然的吸著紙煙,藍色的煙霧摹繪老人來年春天的美麗。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完成是很重要,但是美感也很重要呢。”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奉行完成比完美重要,于是,我事事都只求快。 學習上: 快...
    樂活雅閱讀 531評論 0 5
  • 如果你想離苦得樂,獲得自在解脫,就應該好好學佛,而不是一味求佛。學習佛的大慈大悲、大覺大悟,要讓每個起心動念都是平...
    旦巴熱賽閱讀 281評論 0 1
  • 這本書我是先買了萌姐的語音課程,學習了以后,感覺不過癮就又買了實體版書籍的。音頻課已經聽完了一遍了,正準備聽第二遍...
    一只小小的蛹閱讀 14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