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發現,自己的身邊有一些明明人很好,但卻總過得不太開心的人。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是大家公認的好人,每個月的工資至少有一半花在了別人的身上,只要有朋友向她傾訴自己的苦惱,第二天下班她一定會請他吃飯。每次出去旅游,回來時拎的大包小包里全是給別人帶的禮物——盡管別人并沒有要求她買。
我也收到過不少來自她的禮物,作為回報,我也偶爾會買些東西回贈給她,有一次,在送她禮物的時候,她忽然嘆了一口氣,說:“你真好”。
我頓時感到受寵若驚,連忙擺手道:“哪有,你送給我的東西比我送你的東西要多得多。”
她說:“可是我送過禮物的人那么多,真正會在出去旅游的時候順手給我帶點東西的人幾乎沒有幾個。”
我勸她,對于這樣不懂感恩的人,今后就不要再對他們這么好了。
她又搖了搖頭:“我送禮物的時候也不是為了讓別人回禮才送的,只是想到這件事,心里還是會有點難過。”
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默,因為我知道,她確實是個好人,那些沒回禮的朋友也沒有做錯什么,所以沒有誰應該被怪罪,真正導致朋友不開心的,是她的助人型人格。
就像在大學里,每當情人節的晚上,女生宿舍樓下總會有無數把蠟燭擺成愛心然后大聲表白的男生,在表白者的眼里,這代表著極大的付出和浪漫;但如果被表白的姑娘并不喜歡這名男生,那么她所感受到的就不是浪漫,而是道德上的脅迫與壓力,仿佛如果不答應對方的表白,就是辜負了對方的一片真心。
與助人型人格的人相處,也時常會感到這種脅迫感,你總會擔心不經意間就欠下了人情,于是不敢和他們走得太近,而這種行為卻會被他們解讀為刻意的疏遠。
所以,就像戀愛中的男生時常會還沒讓姑娘感動就已經自己把自己感動一樣,助人型人格的人也時常會有“我待世界如初戀,世界卻虐我千百遍”的悲憤。
但其實,這份悲憤也怪不了別人。
2.“被虧欠”,并不能阻止背叛。
助人型人格的人經常活得很抑郁,因為他們的生活里總有這樣的疑問:“我對他比對別人都好,為什么他對別人那么好,對我卻那么差。”
其實這個疑問不難回答,因為任何一段長久的良性關系,無論是友誼還是愛情,都必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所以依靠被虧欠來阻止背叛,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真正能讓對方欣賞并靠近你的,是你的實力和自信。
而助人型人格最缺乏的,恰好就是自信,自然也就無法去阻止背叛。
寫在最后
其實,助人型人格的人想要走出泥潭,只需要明白一點:
持久的安全感永遠只會來源于自己對自己的認同,而非別人對你的認同。
當你在享受別人虧欠你的感覺時,你最虧欠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1
幫助別人
背后是自身安全感的缺失
助人型人格并不是我的新發現,而是在管理學界廣為流傳的九型人格模型中的一種。
顧名思義,擁有這種人格的人的主要特質,就是把滿足別人的需要看得比滿足自己的需要更重要。
他們很少對別人提出請求,對別人的需求卻很敏銳而慷慨,乃至于有時候會為了滿足別人而忽略自己的需要。
看完這個描述,是不是覺得這種人格特別偉大?
但如果你被這段話戳中,覺得好像在描述你自己的話,我卻要建議你做出一些改變。
因為助人型人格的背后,體現出的是一個人自身安全感的缺失。
那些愛上“渣男”的姑娘,大多都有這種人格。
比如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平時很熱心善良的一個姑娘,卻和一個“渣男”在一起了。
她已經保送了研究生,而男朋友要考研,為了讓他有一個更安靜的學習環境,他們自己租了房——房租全部由她出,因為她說男朋友沒有收入。
北京的房租那么貴,而她也不富裕,所以保研成功,本該好好享受最后一年大學時光的她選擇了去實習。
實習本來可以一周只到三天,但為了多賺點錢,她像全職一樣每周都去五天。
實習的地方是以加班著稱的互聯網公司,還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地鐵,每天回家的時候基本都是晚上十點以后。
北京的冬天風那么冷,但她的男朋友從來都沒有接過她,哪怕只是在地鐵站迎接一下。
她沒有怪他,畢竟要專心準備考研嘛——雖然回家推開門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經常是他正對著電腦打游戲。
而在她辛苦上班的時候,她的男朋友似乎也不那么規矩,在各種同學聚會上,常常能聽到他與不同的女生最新的八卦信息。
身邊的好朋友不知勸過她多少次,她卻也只是苦笑,然后一如既往。
后來渣男果然沒考上研究生,一次班級聚會的時候我們又勸她,不如順勢分了吧。
她沉默了很久,最后輕輕地說:“我覺得,只要我覺得他還需要我,我就沒法和他分手。”
我忽然意識到,助人型人格的人,并非真的是不求回報的,他們所追求的回報,就是被需要的感覺。
只是這種回報太過隱秘,乃至于就連擁有這種人格的人都會以為自己是不求回報的,所以他們還是會陷入失望的泥潭,卻往往連自己也找不出失望的原因。
就像我那位同學,本來過得挺單純美好的一個姑娘,談了戀愛以后卻明顯變得抑郁了。
擁有助人型人格的人常常會陷于這樣的境地:你以為自己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但現實卻是贈人玫瑰,手有余血。
而他們常常沒有意識到,造成這一切的,不是別人,也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他們自己。
2
被虧欠
并不會讓你更偉大
助人型人格的人,之所以經常會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是因為他們大多都缺乏自我認同感。
因為缺乏自我認同感,所以他們時常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同來獲取安全感。
而他們獲得認同的方式,就是持續地放低自己的姿態、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別人。
所以與他們走得越近,你越會覺得自己對他們有所虧欠,因為他們會找出一切機會為你付出,可如果你想還,他還不讓你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其實享受這種“被虧欠”的感覺。
一方面,“被虧欠”可以彰顯他們的偉大;
另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并沒有足夠的信心,所以只有讓對方對自己有所虧欠,才能讓他們覺得不會被背叛。
但如果仔細想想,會發現,這兩個前提其實并不靠譜。
擁有助人型人格的人,大多沒有意識到這兩點:
1.讓別人虧欠你,并不是偉大,而是自私。
一切不考慮對方是否愿意接受和是否喜歡的付出其實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