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0首老歌,存著的我的故事和記憶,有你的嗎?(一)

第一首。無印良品《就叫我孩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很多年以后重新聽它邊看它的MTV,光良、品冠和奶茶一起拍的,大家都還年輕,奶茶留著短發,演一個失戀的女生,看上去很青春,楚楚可憐,我都想去保護她。不經常聽,不是不喜歡,只是知道它每次在耳邊響起的時候,心頭會有太多記憶,變成氣泡,一個一個升騰,一個一個破滅,有點美麗又有點殘忍。我總是比較喜歡過去,喜歡做個小孩,既單純又沒有負擔,而且總有被照顧的特權,可是時間卻一絲不茍的逐漸帶走了簡單的快樂,失去了的和得到的不是自己愿意的,難免不平衡。兩個人在一起,可以放肆成孩子,真好。當作孩子,就可以寬容她的錯誤;當作孩子,就可以理解她的想法;當作孩子,就會狠狠的照顧好她。她是他的孩子,他是她的孩子。每一個人,除了可以當爸爸媽媽的孩子,還可以當全世界中另外一個唯一的人的孩子,多好。

第二首。劉若英《很愛很愛你》。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又是三個人的故事,愛到深處,才會知道放棄?第一次聽這首歌都不記得是什么時候了,很早很早之前吧,家里還有劉若英的那張《一輩子的孤單》的專輯,盡管有太長時間沒拿出來聽了,看見的時候還是會想起很多年前的生活,簡單的又充實的日子,過去的就這么過去了,再也回不到那樣的生活那樣的美麗了。愛是什么?一直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很愛很愛一個人,會不知所措嗎?會不會隨時都怕他會飛走?終于還是飛走的時候,自己心疼的在滴血仍然要裝做很大方的放他走?愛的狠了,會不會愛過頭?會不會一下子把愛都用完?用完了,會不會就不會愛了?再愛,會不會也不是那樣的愛了?,愛吧,每一個需要愛的人,用力的愛著,才會用力的被愛。

第三首。庾澄慶《情非得已》。

圖片來源于網絡

越聽越想的越多,吉他聲怎么這么好聽,好想去學,一路上都在想哪個時間段學的話更容易堅持。想到看流星花園的時光,幾個宿舍的人擠在一起用租來的破電視放的,放假都不出去玩,每天都在討論劇情。又在想“情非得已”,造出這個詞語來的人,真厲害,確切的應該是中文的詞語每個都很傳神。明明已經愛上了,還說怕自己愛上,怕我沒什么能給你,只好遠遠的躲著,然后無時無刻不在想你的眼睛,想你的溫柔,傷心你受到的委屈。說起愛,愛上很簡單只要幾秒,愛下去就難了,克服了家庭距離興趣性格志向在一起,也不一定可以一直在一起,所以,怕的不是愛上你,是怕一直愛下去給不了對方想要的,怕自己的志向不是對方一起的,怕不能天長地久。每件事,沒到最后一秒鐘,都不是結局,愛著的時候就好好愛,用力愛下去,不管什么結果,至少愛著的時候是愛著的。

第四首。呂方《朋友別哭》。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一次聽這首歌應該是高中了,可是每次聽,眼前浮現的每次都是大學畢業的那次離別餐,各種手續已經辦好了,該說的分別話也已經說過幾遍了,最后找了個飯店正式分別,大家才坐下,班長才說話,后面的老舊電視屏幕上已經開始放這首歌,都是欲語淚先淚。我能記起來的就是全班的人都抱成一團痛哭,有的是為了不可知的前程,有的是為了不能見的戀人,有的是被“可能再也不見”的氣氛感染,最漂亮最瘦弱的那個女生還哭暈了過去。剛開始,我這種淚腺發達的人也是忍不住的,哭著哭著在邊上看著瘋狂的他們笑,雖然是苦笑,也是再也哭不出來了。那時候就隱隱預料到,這才是人生的開頭,我們該笑著說再見,然后真的笑著見面。有些人,就在身邊,你們也不一定會想見。有些人,相隔萬里,總覺得還在一起。有幾個知心朋友一定是必須的,不能告訴陌生人的,不能告訴最親的人的話可以和朋友分享,很多事也需要最了解自己的朋友的支持。藏在內心最深處那幾位朋友們,記得要幸福。

第五首。古巨基《喜歡》。


圖片來源于網絡

初戀的調調,都是甜甜的味道。喜歡她的時候,什么都喜歡,從頭發到手指甲喜歡,從害羞到瘋狂也喜歡,看二十四個小時都不會膩。喜歡的不知所措,說話也傻乎乎。初戀的喜歡,就是很喜歡,不是很多次戀愛以后,知道怎么討女孩歡心,什么類型的就用什么方法的那種,喜歡的純純的真真的,只要在一起,哪怕不說話坐著,也是極好的。聽著歌的時候,是不是會想起那個青梅竹馬的他?

第六首。蘇打綠《小情歌》。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聽見片頭,就喜歡這首歌了,它從里到外散發出雨后青草的清鮮,閉上眼睛,看見原來越遠的青春,看見單純又自信的還是學生的自己。學生時代終究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再辛苦再艱難也是快樂的,淡淡的喜歡,淡淡的幸福,淡淡的感覺卻比濃濃的更持久更容易記起。很久,沒有這么簡單過了。是生活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改變了自己?

第七首。梁詠琪《短發》。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最喜歡看人家的頭發,最喜歡那種長發飄飄的女生,直的,大卷的,烏黑锃亮,我本來的目標是留長發,然后燙卷,可惜身高不夠駕馭,又是因為上班一定要扎辮子,我的頭發不能扎,一扎起來就有印子。然后想著沒辦法就剪短發,齊肩的,瞬間就不認識自己了,不知道什么怪怪的感覺,銀行里去辦事,拿著短發后辦的身份證照片,人家都說認不出來,拍老了很多。天又熱,齊肩短發實在不合適了,扎了個小鬏鬏,還是乖乖留起來吧。頭發的長短也是一直用來表達心情的方式,心情不好了往往會剪斷,好像煩惱就會隨著斷的頭發一齊消失一樣。潑掉的牛奶,就不要想著再裝回來了,還有豆漿,一樣好喝。

第八首。許茹蕓《如果云知道》。

圖片來源于網絡

高中的時候,許茹蕓,許美靜,張信哲流行。本來就是愛情萌芽的年齡段,各種懵懂,那些歌確實留下很深的印象,看看這段也是寫的自己,那段也是寫的自己,不是自己也硬往自己身上套。這首《如果云知道》,宿舍的播放頻率最高的幾首之一,我買不起隨身聽,都是舍友在放,我就邊聽邊在被窩里傷感。畢業后很少聽,這個旋律太有魔力,很容易一下把人拖回去,回憶太多,要傷神。最近在一家韓國料理店吃午飯,店里循環播放這首歌,難道老板就是八零后?難道老板在用這首歌播放信號找人?一點也沒覺得韓國料理和這首歌有搭的地方。愛情里,時間不是以年月日計的,秒,用秒記,“每個思念過一秒,每次呼喊過一秒,每當心痛過一秒,每回哭醒過一秒”“只覺得生命不停燃燒”“只剩下心在乞討”當你的焦點只在愛情上,所有的風吹草動,都是煎熬。在愛著的時候,狠狠愛。

第九首。吳奇隆《煙火》。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十幾年前就聽過的歌,忽然就有了要流淚的沖動。之前一直沒想過要看明白那兩段獨白講的什么,剛才特地找了下,原來是個故事,相愛卻不能一起的故事。在不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結果就像煙火,當時燦爛過,然后留下一地紙屑,消失不見。要么不遇見,不見,就不能愛。要么不愛,不愛就不會痛。,要么不痛,不痛就會忘記。心明白的告訴你,就有那么一次煙火,熱烈的綻放過.愛過,總比沒有的好。

第十首。陳奕迅《好久不見》。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以前,書就是書,大家相互借著看,幾天就見上一面;以前,電影只能電影院看,大家約好一起去看電影,哪怕幾個月,也是能見的;以前,智能手機還沒出現,電話用來約見面,見面了慢慢談。時代越發達,見面的時間越少,有點什么事在網絡上就解決了。所以,現在的好久不見,真的是好久,一兩年都是短的。當然,歌里的好久不見,是對著曾經的愛人的,愛情里,不見面的一秒都長的像一個世紀,或許是才分手,實在放不下,就去她住的城市,走她走的路,看她看的風景,呼吸她呼吸的空氣,默默在心里期待可以在街角的咖啡店遇上她,看上一眼,說句好久不見。短短的四個字,含著長長的感情:雖然不在一起了,這么長時間我還一直思念你。來到你的城市,就是為了見見你。如果你過的很好,請一直要幸福。雖然現在甚至以后我們都是普通朋友,但是我還是會一直祝福你……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