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里,午飯時刻,當老師把香噴噴的排骨飯放到小七面前時,不知道什么原因,小七竟然把碗推開了,老師再一次把碗放到她面前,小七又生氣的推開了,老師問怎么了,小七趴在桌子上默不作聲。
小朋友們都開始進餐了,老師又一次將碗輕輕的放到小七面前,希望美食可以激起小七進餐的欲望,小七無動于衷,擔心小七會把碗弄撒,老師把碗輕輕的往桌子中間推了推,溫柔說:“小七,你若想吃,就吃一點,你若不想吃,咱們一會兒再吃。”誰承想,這一刻,小七的情緒爆發了,“啊,啊,啊......"的叫起來,聲音一次比一次高,桌上其他的小朋友已經捂住了耳朵。
為了不影響其他小朋友的進餐,老師只好把小七帶出了教室。
小七,沒有眼淚,嘴里還是不停的喊著“啊,啊,啊......"
面對小七突如其來的情緒,老師表示很無奈。
我平靜的走過去,蹲在小七的面前,把她擁在懷里,說:“小七,現在很生氣,特別生氣,想用‘喊'來表達自己的生氣的情緒。”
小七看了我一眼,依舊揚起脖子:"啊、啊、啊......"
我繼續描述她的行為:“小七現在用很大的聲音告訴大家自己很生氣,可是......”我故意拉長了聲調,“我很好奇,你這么大的聲音是嗓子在用勁兒?”我輕輕的指了指她的脖子,“還是這聲音是從小肚子里出來的呢?”我又摸了摸她的小肚子。
小七喊的聲音漸弱,看了看我,伸長脖子“啊”了一聲,聲音并不大
我順勢說:“看,嗓子都已經很累了。”
旁邊有一把小椅子,我指著小椅子,問:“小七要坐到小椅子上嗎?”
小七搖搖頭
“那我坐到小椅子上抱著小七怎么樣?”
小七點點頭
小七坐在我的腿上,我平靜的說:“小七生氣了,用喊來表達,我也會有生氣的時候,我是用不說話來說表達。”
大班的小朋友妍妍聞聲過來說:“我生氣的時候,是這樣。”邊說,邊雙手抱肩,揚起腦袋,眼睛斜視。
我說:“噢,原來妍妍是用眼睛來表達她生氣的情緒。”
金豆子也湊過來說:“我生氣的時候也是瞪眼睛。”
小七不再叫了,低聲說:“我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我媽媽非常的生氣。”
我趕緊說:“噢!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而且大家表達生氣的情緒都不一樣呢!妍妍和金豆子是瞪眼睛,小七是喊,我是不說話。”
妍妍和金豆子聽了,點點頭。
小七也點點頭。
我繼續說:“生氣是一種情緒,它很調皮,有的時候就會跑到我們的身體里,它在我們身體里玩夠了,就會要回家,所以,我們要讓它趕緊回家。”
三個小朋友聽了點點頭。
“你們看,現在‘生氣’回家了,小七是不是也要回家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有自己的家。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們也有自己的家。”我指了指金豆子和妍妍,“兩個姐姐的家是大班,那小七的家是哪個班呢?”
小七快聲快語:“幼兒園里還有中二班、中三班。”
我點點頭:“小七說的對,那小七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呢?”
小七說:“中三班。”
“好,那我們現在是和兩個姐姐在大班玩還是回自己的班里吃飯?”
小七低聲回答:“回班里吃飯。”
我輕松的說:“好,那我們現在去吃飯,小排骨等你都等得著急了。”
小七靦腆的笑了笑,拉著我的手回到自己的教室里。
老師看小七已經沒有情緒了,熱情的說:“小七,你的飯我已經給你放好了,趕緊吃吧。”
小七坐下來,用勺子舀了一塊兒排骨,一不小心,排骨滑落到她的花裙子上,小七笑了,說:“排骨也喜歡我漂亮的裙子。”
看到小七已經完全不再生氣,我笑了:“對呢,漂亮的衣服連排骨也喜歡呢!”
小七樂呵呵的將掉出來的排骨放到殘渣盤子里,大口大口的吃起飯來。
......
每一個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情緒,也許它們不會表達,可是這并不表示成年人可以忽略孩子成長中的情緒表現。
幼兒的情緒,這是個常常被我們忽視,但是卻十分重要的話題。
生氣只是若干情感中的一種,年齡較小的孩子還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情感,無法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生氣、快樂、悲傷、嫉妒、沮喪、害怕……需要我們成人的理解和包容以及適宜的引導,幫助他們認識并接納自己的情感。
說到孩子的情緒與控制,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會深有感觸地列舉出自己孩子的一些情緒表現,而這些情緒特征往往會讓家長費盡心思地為孩子去尋找合適的控制方法。
隨著孩子日漸長大,他們會接觸多更的人、更大的社會群體。在這些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逐漸表現出自己的個性特征,以及自己的情緒感受。家長細心的關注和積極的交流,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將有良好的影響和幫助。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一個專業領域,爸爸媽媽們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盡管我們會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而努力地去了解相關的知識和理論,但我們更需要簡單易行的有效方式,協助孩子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讓我們的教育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是時候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認知,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了。
推薦一套兒童情緒管理圖畫書:《我不想生氣》。
《我不想生氣》是一套非常特別的、值得珍藏的書,適合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能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充分認識、體驗、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快樂,他們在挫折面前能更快地調整和駕馭自己的心態與情緒。
一種健全的人格和自尊也會讓他們更快走向成功,并領悟和享受到生活本身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