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是很神奇的存在,每天我們大腦需要處理上億條信息,一天能記住的也就幾千條。遺忘曲線也在時刻提醒我們,遺忘從你記憶時就已經開始。
于是有的人選擇了寫日記,為了存儲自己的記憶,以便在將來的某一天重新查看繼而重新連接早已斷裂的鏈接。
下面來個小游戲,檢測你的記憶力如何,如果能在五分鐘之內記住,那說明你的記憶力真的是好樣的。
中國24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可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只是將這些讀熟就花了好幾分鐘,別說背了。而且這些節氣之間并不是連貫的,會忽高忽低,且沒有語言規律,只有時間規律。那如果換個方法呢?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一次,我花了三分鐘就背過了,如果你背過了,可以給你的朋友去炫耀了。24節氣能背過的時候只在小學吧。
當朋友考你秋分后面是什么節氣的時候,迅速的在大腦過一遍詩句,就可以自信的說是寒露。記憶過程包含三個階段:輸入、儲存和檢索。在我們背誦詩句時就是一個輸入和儲存的過程,在朋友提問你時,我們在詩句中進行檢索,這就完成了一個最初的記憶。
做人是有底線有原則的,記憶也一樣。記憶原則建立在意義、組織、聯想、圖像化、專注幾個方面。利用這幾個原則能讓我們記憶的更多,更牢。
比如24節氣詩句,它本來就是古人按照時間規律進行的排列,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再次將這些節氣組織起來,換化成七言絕句,就會有節奏容易記。通過對詩句的聯想使每一個節氣之間產生聯系,強化相關。在我們讀這些詩句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圖像,比如春雨、驚春,寒霜降等有一定的畫面出現,會記住的更全面。
當然,盡管上面的方法好用,不專注也會讓你在此浪費不少時間,提高自己的專注力是關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記憶方法,有人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人是學習一些記憶技巧,有人干脆直接背過。正確的理解記憶的過程,記憶的原則,會讓我們在各自的方法中間來回穿插,找到更正確更快速的方法。
《如何高效記憶》
往期首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