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悖論』與社會共識

先從一個有趣的事例說起吧,這個事例是很多年前我親身經歷的,為了便于說明主題,我做了一番簡化和虛構。

某天,十幾個喜歡讀書的網友發起了一個主題為“讀什么書,如何讀書”的線下活動。這些人雖然都喜歡閱讀,但興趣偏好卻各不相同,有的喜歡文學類,有的喜歡實用類,有的則關注學術類。活動一開始就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經過一番激烈爭論,也沒能達成一致的意見。

三種偏好之間的差異很大,事實上這三類閱讀偏好的人幾乎沒有多少共同語言。討論無果,最終他們決定進行投票,選擇得票最多的作為活動的主題。眾所周知,多數決定的民主原則是現代社會普遍采用的決策手段。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最終由簡單多數決定最優偏好也是常見的做法。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為簡化起見,我們把三個選項分別用α(文學類)、β(實用類)、γ(學術類)表示。他們最終投票的偏好排序是這樣的:1/3的人(簡稱為甲)α>β>γ,,另1/3(簡稱為乙)是β>γ>α,剩下的1/3(簡稱為丙)則是γ>α>β。如下圖所示:

三類人對三個選項的偏好排序

通過這一偏好排序,訴諸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我們可以推出下列結論:

1、在α和β的較量之中,因為有甲和丙兩類人認為α比β好,所以集體決策為:α>β

2、在β和γ的較量之中,因為有甲和乙兩類人認為β比γ好,所以集體決策為:β>γ

3、在γ和α的較量之中,因為有乙和丙兩類人認為γ比α好,所以集體決策為:γ>α

綜合以上1、2、3的結論,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α>β>γ>α。由傳遞性可知,α>α,這怎么可能?!由多數決定原則進行投票,居然得到一個自相矛盾的結果!

好了,彎子繞完了,其實這就是著名的『投票悖論』。

這個悖論最早由18世紀的孔多賽發現,因而又稱為『孔多賽悖論』。對其進行嚴格的數學證明,則是著名經濟學家肯尼斯.阿羅(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偉大貢獻。所以,此理論又稱『阿羅不可能定理』。

『阿羅不可能定理』的結論是這樣的:要得到集中個人偏好并由此推出偏好排序的合理的、公正的程序,必須滿足一些條件。而在滿足這些合理條件的前提下,要想經由個人偏好排序推導出社會的或集體的偏好排序,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阿瑪蒂亞.森的分析,阿羅所說的這些條件如下:1、無限制領域條件;2、帕累托條件;3、無關備選對象的獨立性條件;4、非獨裁性條件。】

投票悖論的發生也非必然,而是具有偶然性,存在一定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呢?對其采取數學手段進行計算的學者指出,隨著備選方案的增加,這一概率會急劇增大。譬如,有這樣的數據:當投票者為15人,備選項為3時,產生投票悖論的概率為8.2%。當人數不變,備選方案變為4時,產生投票悖論的概率則增加了一倍,為16.4%。詳見下圖:

投票悖論產生的概率

不過阿羅也說:“如果對社會事件所持觀點分布較為均勻,以及社會事件的空間維數(備選項)大大地小于個人的人數,那么在真誠基礎上的多數決定就具有傳遞性”。另一位研究投票問題的專家戈登.圖洛克(公共選擇理論的奠基人之一)認為,在現實世界中,投票者的個數總是大大超過供投票選擇的社會狀態的個數。這時,出現投票悖論的概率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在實際上可以不考慮它。

但在不符合這個條件的情況下,投票悖論的產生就難以消除么?事實上,有很多經驗可以證明,投票悖論在投票人存在基本共識的情況下是可以消除的。

將上述事例稍作修改,比如三類人都同意γ并非最佳,于是我們可以將丙的偏好排序做一個改動,使γ不為最佳。可以將γ與α或β互換皆可,進行重新投票。新的投票結果如下圖所示:

三類人都同意γ不為最佳的偏好排序

即:甲:α>β>γ ? ?乙:β>γ>α ? ?丙:β>α>γ

通過這一偏好排序,訴諸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可以推出以下結論:

1、在α和β的較量之中,因為有乙和丙兩個人認為β比α好,所以集體決策為:β>α

2、在β和γ的較量之中,因為有甲和丙兩個人認為β比γ好,所以集體決策為:β>γ

3、在γ和α的較量之中,因為有甲和丙兩個人認為α比γ好,所以集體決策為:α>γ

綜合以上1、2、3的結論,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β>α>γ,即多數決定的集體決策是β、實用類最佳,α、文學類次之,γ、學術類最差。根據多數決定規則,最終獲勝的將是β、實用類。投票悖論消失了!

要知道,這僅僅是稍微改動了丙的偏好排序,使γ與β互換了一下位置的結果。這一簡單而有效地解決辦法是阿瑪蒂亞·森(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提出來的。他發現,一般來看,當所有投票人都同意一備選項并非最佳的情況下,投票悖論就可化解。

阿瑪蒂亞.森把這個發現加以延伸和拓展,得出了解決投票悖論的三種選擇模式:(1)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項選擇方案并非最佳;(2)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項選擇方案并非次佳;(3)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項選擇方案并非最差。森認為,在上述三種選擇模式下,投票悖論將消失,多數決定的民主原則所可能產生的矛盾就此化解。

由森的解決方式可以看出,所有人存在某種基本共識的情況下,投票悖論會消失。有研究證明,隨著社會同質性的增強,投票悖論發生的可能性會降低。投票悖論的發生與意見的統一程度似乎呈一種反比關系。這意味著,如果一個社會在基本理念上缺乏一致性,缺乏基本的社會共識,民主制度將不起作用。民主是好東西,而培養一國公民之基本共識,正是民主大廈得以穩固的基石。

-----------------------------------------

參考書目:

1、肯尼斯.阿羅:《社會選擇與個人價值》,陳志武、崔之元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阿瑪蒂亞.森:《理性與自由》,李風華譯,中國人民大學出本社,2006年。

3、漢斯.德爾、本.韋爾瑟芬:《民主與福利經濟學》,陳剛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這一章我反復看了四五遍,還在簡書相關《好好學習》書評、讀后感搜索了幾遍!才開始下筆去寫關于我對這一章的理解...
    123涅槃閱讀 912評論 2 3
  • 從前有個普通的小村莊,里面住著平凡的人,那的人們喜歡說大話,若隨便問件事,他們都能吹出最大的牛。這不,一個裁...
    菜才閱讀 189評論 0 0
  • 《傳習錄》記載,陽明先生的弟子陸澄被一件事困擾許久,就請教:平時靜坐修心用功,總覺得自己的精神力量異常強大、心性異...
    塵世知行者閱讀 1,201評論 0 0
  • 第一次寫簡書,只想寫自己的日記。仿佛會計沒有那么容易,能做的,只有好好看書,沉下心來,一步一步攻克。
    JefferyApple閱讀 181評論 0 0
  • 珠珠: 今天是個陽光燦爛的周六。 早上醒來后,我們認真地朗讀了斯坦福教授的“成長性思維”最經典的9個改變。 1、 ...
    Julia的美麗心情閱讀 238評論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