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第31篇
前幾天,我高中閨蜜在我們的姐妹群中發(fā)了一個篇關于徐靜蕾和黃立行的文章,當中提到說他們在一起7年,但是不結婚也不生子。最后,她來了一句,徐靜蕾和典典(我的小名)好像。
我對徐靜蕾并不是特別了解,只知道她很有才華,寫得一手好字。看完這篇文章之后,我特地去看了她的一期《魯豫有約》,那期名字叫做《我的幸福與婚姻無關》。多么霸氣的一句話!僅憑這一句話,我就知道我和她是一類人,而這句話也道出了我的心聲,只不過我認為,我們的幸福不僅與婚姻無關,與其他任何人都無關,因為幸福是自己給的。
女人在感情中很容易受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總期待男人給我們幸福,因為不管是童話故事,還是愛情故事,都在給我們一種錯誤的期待,以為找到了愛情,擁有了婚姻,女人就找到了最終的幸福。
事實上,我就是讀著童話故事長大的。我從小就憧憬和向往愛情,二十多歲時的最大夢想就是嫁給最愛的人,然后生幾個孩子。盡管經(jīng)歷了幾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彼此折磨得死去活來,最終還是沒有走進婚姻的殿堂。回過頭來想想過去的這些情感經(jīng)歷,我覺得那其實是上帝給我的“獎賞”,正是因為在那個沖動的年紀錯過了婚姻,我才走上了一條自我成長的道路,才有了如今的自己。
女人的幸福與內(nèi)心的獨立有很大關系,而這種獨立并非隨著年齡增長就能獲得的,而是需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一個人獨立與否,或者說成熟與否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就是,你是否期待其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這正是很多成年人,特別是成年女性都還沒擁有的能力。
自我成長的這條路并不容易,因為一切都必須靠自己,我們必須直面自己的情緒,學會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解決和處理這些問題,而不是依賴他人,期望別人來解決我們的問題。所有人都會在人生中遇到無數(shù)的困惑,大部分人一旦遇到困惑,就想去尋求幫助,問他人該怎么辦,希望得到他人的指引,而實際上,此時正是成長的最佳機會,你必須向內(nèi)去尋找力量,通過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
我在《斜杠青年》這本書中提到說,我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人生的問題,那個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也渴望其他人給我答案,但是即便問過身邊所有的人,我還是沒有答案。后來,我以為愛情能夠解決,認為愛情就是人生的全部,并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愛情中,但是愛情反而讓我更痛苦。回想起來,我其實很感激那一段感情,因為它“毀滅”了我對“依賴一個男人”的幻想。從那段痛苦的愛情逃離出來之后,我拒絕立馬進入下一段關系,而是把所有時間投入在自己身上,開啟了自己的探索之路。那是我成年之后,第一次獨自面對生活,沒有人可以依賴,一切都要靠自己,而我卻無比開心,因為我可以自由地探索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無比大的能量和自信,我相信,不管遇到任何問題,我都有能力解決,而我也完全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的確和徐靜蕾的很相似,我們并不把愛情當成生活的重心,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花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徐靜蕾是一個忠于內(nèi)心的人,她保持著自己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頻率,但是除此之外,她也沒有放棄其他身份的探索,她去歐洲學習藝術,成為一名手工藝人,自己設計和制作包包,她還熱愛攝影,時不時地扛著相機去外面尋找靈感。而我也在跟隨著自己的內(nèi)心,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與幸福。我相信,“對”的人會一直留在你身邊,“錯”的人走了也沒有遺憾。人生還那么長,只要不斷往上攀登,一定會有人與你“相逢在更高處”。
關于情感,我的期待也很理性,我想要的是有溫度的陪伴,而這種陪伴不一定以婚姻的形式存在。我不是獨身主義者,因為人畢竟是社會動物,有陪伴的人生會更幸福和快樂,但是陪伴的前提是,彼此欣賞,且相互支持和信任。彼此欣賞很重要,這意味著雙方能夠從彼此身上獲得精神上的愉悅;相互支持,能夠讓彼此在保持和享受一段關系的同時不失去自我,而信任則是任何關系的最核心的基礎。
Beyonce曾在一則廣告中說了這么一句話:Never expect others to provide the things you can provide for yourself. 這句話特別觸動我,我也時刻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當我們拒絕期待別人來給予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而是相信自己有創(chuàng)造想要的生活的能力時,我們才擁有了真正“獨立的靈魂”,也就擁有了讓自己幸福的能力,才會擁有真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