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去證明這一生應有多完美,
總是會憧憬要愛得多刻骨銘心,
總以為生命熱烈會好過溫吞,
為此一意孤行,拼命死撐,
到頭來仍有那么多不屑的事要容忍,
也總有那么多的遺憾被瓜分。”
▄ ▄ ▄
△過去的很多年里,張柏芝一直活得用力過猛。
最近看了一篇關于張柏芝的專訪,突然有點想對她路轉粉了。她說,我今年才36歲,卻好像經歷了別人的一生那么多。
說這句話的張柏芝,并沒有像八卦雜志常年報道的那樣,滿臉戾氣或怨氣,而是一臉清風徐來,心無所恃的恬淡樣子。讓人仿若又看到了18年前,她在《喜劇之王》里回眸一笑時,身上自帶的那種耀眼光芒。
在經歷那么多年的曲折和明暗之后,這個曾經為愛情不惜一切、為生活拼盡全力的張小姐終于活回了屬于自己的最佳狀態,不是虛張,不是浮夸,不是焦灼,不是眾人捧,也不是用盡力氣的愛,更不是歇斯底里的恨。
△《喜劇之王》里,張柏芝的驚鴻一瞥,那時一切都還很美好。
她在采訪里說,過去那些年我真的有些累了。其實,我那么用力干嘛呢?我又不想贏別人,又不想要當什么全亞洲第一的大明星,這些對我來講都不重要,我只要接到工作后努力把它完成就好了啊。
然而,明白和想明白之間,常常隔著一大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那些年里,張柏芝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個再糟糕不過的劇本。毫無克制地愛一個人,為他擔盡罵名,委屈求全,低至塵埃,可最后呢,終究還是一別兩寬。在那段曠日持久的狗血故事里,她被描述成一個死纏亂打的瘋女人,不是哭訴前夫的種種劣跡,就是與前經紀人互掀罵戰,就像一個被下了降頭的婦人那樣,在歲月里苦苦死撐,不肯服輸。
有網友痛心疾首地說,張柏芝越活越不好看了。講真,我也這么覺得,她最大的錯,就在于她永遠活得用力過猛。
好在某一日,張小姐突然間活明白了,她不再繼續瞎折騰,也沒有被八卦新聞擊敗得一蹶不振,而是認真地過好當下的小日子。有工作時,就努力完成工作;沒有遇到好的劇本,就把時間全部用來陪兩個兒子;無力再負擔養起四個家的重任,就索性學著放手。
要學會這一切,其實是一件太需要勇氣的事。
△無論外界多么妖魔化張柏芝的個人感情,但她是個“好媽媽”的形象卻根植人心。
大抵每個人在年輕時,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這樣的心境:懷著滿腔熱血,孤勇前行。覺得生活就應該是“提刀跨馬入東京”,“一日看盡長安花”,把雞湯奉為真理,以為“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整個世界都不會辜負自己”,可事實是,任何事情,一旦用力過猛,就會變成誰都可以肆意辜負你。
就好比,我們愛一個人時,恨不得竭盡所能地對他好,久而久之,對方再也感知不到你的好,而且還將這種好當成一種負擔或者理所應當。這樣的蠢事我也干過,最后只換來對方一句委婉相拒,“不要對一個人太好。”
你看,有時候你一廂情愿,對方卻未必如你所愿。你越是執意靠太近,他就越會一直往后退。所以不要一喜歡就把自己弄得像白癡一樣委屈求全,曲意犧牲。其實細水長流,反而更容易看到內心。
用力過猛,往往感動的,只是自己。
△林青霞版的東方不敗。
金庸筆下的一代梟雄一一東方不敗,出身孤苦,智慧過人,卻不甘于平庸,一心想要追求武學的至高境界,稱霸武林。為此,他拋棄無數,甚至不惜自宮,練成葵花寶典,如愿成為天下第一的高手后,卻再也無法擁有像普通人一樣的情感。
努力了一輩子,結果活成了自己并不喜歡的樣子,最可憐的人生莫過于此吧。
我比較喜歡的一種狀態是,有喜歡的事,愿意為之堅持,但不那么用力,不過分強求,也不一味退縮。會為之拼搏,但如果太累了,歇一歇也無妨。
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有首詩是這樣寫的:
“一只船孤獨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凡事未必一定要完美,也未必一定要直奔終點,只要你一直在向前航行,一直在努力,就已很好。
嗯,我想是這樣的。
△萊昂納多終于等到奧斯卡的認可,當然前提是,他一直在這條路上深情不怠。
往往那些容易幸福的人,
靠的從來不是時時刻刻的激情,
也不是一意孤行的用力,
而是恰到好處的投入和喜歡
以及適可而止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