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閱讀時代的浮萍與定力

晚飯后跟妻子出門散步,看到小區門口對面馬路邊昏黃的燈光下,擺著一長溜的書攤。擱在以往,像我這么愛看書的人,肯定會上前瞧個究竟??纱罄线h一望,我就知道又是那些個又厚又毫無價值的各樣盜版書,比如某某大全集、某某羊皮卷、某某心得、某某名著等等。像這類盜版書攤,光顧的人群估計也就是退休在家沒事干又不太懂得用手機、電腦閱讀資訊的老頭老太吧;很多年輕人或中年人平時要么通過看手機、電腦等電子媒體進行閱讀、獲取資訊;要么買書也是在網上,又便宜又方便。

目前不僅僅是盜版書攤難以生存,就連實體書店、各種紙質出版物等也步履維艱吧。就拿我所在的小城舉例,最近這兩三年,我經常光顧的三家雜志店陸續關門大吉;城里除了新華書店,就剩下兩家規模較大的民營書店,書店里買書、看書的我看大都是中小學生。而全國范圍內的雜志報刊、書籍等紙質出版物,目前似乎也處于式微狀態。

不過也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腦、手機客戶端的各種新聞、信息和電子書籍等基本都是免費的,而且幾乎無窮無盡,想要閱讀點一下就行,非常方便?,F在還有誰愿意花冤枉錢買什么報刊雜志或書籍資料呢?我之前愿意花錢購買的像《三聯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等人文類雜志,說實話其內容看似豐富,但一本雜志我感興趣的文章可能也就兩三篇,其他內容我不感興趣但也必須付費,如此從經濟角度或客戶立場來看顯然并不實惠;而在各種電子媒體客戶端看新聞、看人物報道、看資訊等,既免費還可任意挑選。

當然作為電子閱讀方式的客戶端,不管是電腦屏還是手機屏,其最大問題可能還是容易流于淺閱讀。人們每天忙于刷微博、刷朋友圈各種轉發文章、關注各種公眾微信號,或者忙于閱讀各類網絡熱文、暢銷網絡書籍等,看似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但基本都是浮光掠影的淺閱讀或無聊地殺時間。網絡中很多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消息或資訊給予讀者的大都是短平快的各種感官刺激,而幾乎不可能促使讀者深度思考,或通過閱讀來豐富讀者的知識結構與啟迪人生智慧。

正如某學者認為,當前流行的電子閱讀生活方式,似乎提高了普通大眾的閱讀興趣與知識水平,但同時也拉低了知識精英的閱讀品味。不知道學者眼里的知識精英是如何定義,而我覺得這里的知識精英應定義為,不想被動裹挾著迷失在電子閱讀時代、而想要通過閱讀獲得人生智慧與生活醒悟的人。

相較于電子閱讀浮光掠影的淺閱讀方式,傳統的書籍閱讀雖然費時費力還費錢,但其優點顯而易見,那就是讓讀者相對較容易地進行深度閱讀和慢思考。紙質書的手感、靜態文字帶給讀者的閱讀感受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任何先進的電子閱讀設備都無法百分百模擬的。我們可以同時在電子書或紙質書刊上看新聞資訊、讀小說、品散文、欣賞詩歌、觀賞漫畫等,但很難想象有人會選擇在電子媒體上閱讀艱深的哲學著作,或有著深度思想內容的社會學、心理學及歷史學大部頭;后者可能還是比較適合于紙質閱讀方式吧。

不管怎么說,時代的進步讓電子閱讀方式幾乎成了當下人們獲取知識資訊的一種普遍生活方式,紙質閱讀也因各大網絡書店平臺的興盛而變得更加便宜便捷。對于普通大眾來說,當下獲取各種資訊和知識的代價是如此方便而低廉,如此唾手可得,哲學、歷史、文學、音樂、詩歌、繪畫等各種文化產品及文化大餐都可任意品鑒。我們就再也沒有理由在這樣知識爆炸的時代,以各種名目和理由來故步自封、僵化死板地活著。我們每個人都有條件更有責任,來實施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成長,通過終身持續不斷地閱讀、思考和實踐,來不斷發展成為快樂寬容、智慧豁達、與人為善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