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千年感言:最深的愛,我從未說出口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卷首語:碧宇

極目的詩歌和文字總能夠打動我,他的語言洗練,干凈,不浮華,不虛偽,有思想,有境界,一如他的人。讀多了他的作品,并發現了他的寫作抱負和理想。他是個暗暗和自己較勁的人,倔強而奮進。他是清楚自己的寫作目的人,知道向哪個方向去寫作去努力。他的物質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卻十分富有,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我們只能讀到正能量的表達,反應底層生活的狀態和環境,為他的所見所聞發聲,也為自己發聲,我認為這是難能可貴的,更是我欣賞和珍惜的一種境界和情操。他這次參賽的詩歌主題是《離開六安,我將是個無家可歸的人(組詩)》,這個標題很是吸引我,也是參賽作品中最內斂最素雅的標題,事實是他的表達也是別具一格的,作為編輯和一個活動的主持者,發現好作品,都是一種很好的安慰和收獲。然而詩歌和音樂一樣也要遇到知音才能領悟并受到感染,才能產生共鳴。這次,他的這組詩歌獲得了二等獎,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在此,祝賀!
最后,我相信只要他能沿著目前的方向走下去,守住本心,定能走得很遠,走成一種文學標志。

原文鏈接:

極目千年:最深的愛,我從未說出口

最深的愛,我從未說出口

——兼做謳歌新六安詩賽創作談

作者:極目千年

內心一直很抗拒寫地域類的參賽詩,抗拒那種無底線地迎合和廉價的贊美,這當然也是我自身語言駕馭能力不足的一個有效借口。所以每看到此類征稿,雖垂涎下方的獎金數額,我也能在患得患失之間以這種借口說服自己。

但這次《大別山詩刊》舉辦的賽事讓我沒有了那種輕佻感,我們都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地道本鄉人,心底有情懷眼中有風景,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一些。

感謝評委老師授予我這次比賽的二等獎獎項,感謝主辦方六安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以及《大別山詩刊》,感謝碧宇老師的辛勤付出。如果說這是我們六安詩人的一次集體亮相,感謝為我們搭起這個舞臺的所有人!

我自己是個在工地上謀生活的人,職業使然,我常年漂泊在外地,自身的經歷使我對故鄉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我們這群離開了自己土地的人,注定要在別人的地盤接受更多的挑剔和審查;我們這群離開了自己土地的人,注定要錯過孩子的長大父母的老去,直至后來,錯過自己甚為潦草的一生。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題遺山詩》),作為一個文字愛好者,我想,這其實是黃天厚我,多給了自己別人沒有的禮物。

寄情于故鄉的山水,這讓我多了一份心靈的慰藉和依托。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六安早已不是傳說中的革命老區窮山惡水一窮二白的形象了。從宜居城市到節水型城市,從國家級園林城市到魅力中國城全國十強,這些年六安有了有目共睹的發展,這些呈現在詩人們筆下,就有了更多的值得歌頌的素材。

很高興能和很多六安的詩人們一起同場競技,像紀開芹、王太貴、程東斌都是全國性詩賽中見過大場面的人。

今年工地上活不多,所以才有了我滯留在家的機會。昨天接碧宇電話囑我作文以記下這次詩賽,今天傍晚,獨自踟躕于淠河岸邊,身前一泓碧水緩緩流動。流經六安的淠河早已沒有了上游的陡峭和喧嘩,這多像中年的我,沉靜多于激情,傾聽多于述說。

黃昏的淠河很美,兩邊的高樓倒映在水里,一束陽光從景觀帶郁郁蔥蔥的綠蔭打下來,那么明亮,那么有復古的情境,6月了,晚風微涼,初夏的味道縈繞在身側。

“夏天……!”,我嘴里嘀咕著,恍然間我想起,自己已很久沒有使用過故鄉的夏天……
時去經年,忙亂的社會讓更多人疏于在面對面的交往中表達自己的情感了。

頭頂的一株合歡樹正開淡紫淡紫的花兒,黃昏時刻,對生的葉片已開始慢慢閉合。

感嘆上帝的安排,感嘆生命的機緣巧合,在這安寧的時刻,眼前的合歡樹像我一樣,近鄉情怯——

最深的愛,從未說出口!

圖片發自簡書App

攝影:木子

作者簡介:極目千年,原名陸支傳,安徽六安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在京九鐵路、梅坎鐵路、寧西鐵路上扒過隧道,后來在工地上做泥瓦匠和鋼筋工。有組詩發表于《詩刊》、《人民文學》、《安徽文學》、《上海詩人》。有零星詩歌發表于《綠風》、《詩選刊》、《作品》、《中國詩人》等,詩歌作品收錄于多種年選。2017年入圍《詩探索》中國新詩發現獎。

圖片發自簡書App

精彩閱讀

一、隨筆:鄉愁——鄉村文化的蘇埠探尋
二、隨筆:最好的詩歌,就是最好的人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